图书标签: 古典文学 儒林外史 海外中国研究 商伟 文学研究 文学 历史 思想史
发表于2025-04-18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反讽手法展示了士林的众生百态,而且在于它触及到了儒家精英社会的一些核心问题及其困境。本书以此为出发点来解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认为,十八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儒家世界的最终解体。《儒林外史》既是这些转变的产物,也是对他们的回应。而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义所在,可以用来解释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商伟,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两年后获硕士学位,专修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1988年赴哈佛大学东亚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转向元明清小说戏曲。1997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2003年获终身教职。后任狄百瑞东亚人文讲座教授。自2011年起,执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席。
研究课题以戏曲小说为主,涉猎思想史、文化史、出版文化和阅读史等领域。著作包括:Rulin waishi and Cultural Trans for mation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AsianCenter,2003),《文人的时代及其终结:1723-1840》(孙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册第四章);正在写作有关《金瓶梅词话》的专著,新著《评点与图像:(红楼梦>现象及其它》即将出版。
文学史就是该这么写
评分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礼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个人行为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并且,最终构成了在宇宙自然的理想秩序中安顿社会人伦关系,并赋予其意义的一个无所不包的系统"(页58)。而且礼仪实践中的某些行为模式和态度,也可望延伸弥散到生活的不同领域中去。所以,如果以为礼只限于礼仪的场合,那就过于狭隘了,没有把握住儒礼在建立和维系社会理想秩序等方面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局限在陈来兄所说的"乾嘉礼学"研究的范畴里。在他看来,这样的礼学,复杂繁琐,与社会实践越来越远,对现实毫无意义(是否如此,其实也未必。张寿安教授的新著可供参考)。而从《儒林外史》的内部视野来看,显然作者是把泰伯礼,与紧随其后的郭孝子寻亲联为一体,构成了新的儒礼实践的开端。
评分商伟真的功力非常扎实,特别会问问题,读前半本的时候真的被他的提问能力惊艳到,不仅每次都抓住关窍,而且层层深入地垒上去。但是读到后来就有点疲劳,第一,重复比较多,很多观点几乎在每一章都在重复;第二,学术写作本身的枯燥感,就是要用一整套学术语言去精准定义一些常识。第三,最后一部分讲泰伯礼我就完全没兴趣读了。内行人读学术书尚且抓取部分以为己用,外行人读就更要清楚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需要从书里获得什么,不然囫囵读过什么都不会剩下的。我读这本书的很清晰地明白我对儒家礼仪的理论部分不感兴趣,但我对商伟如何架构这个研究,如何提问,儒家礼仪在实践中如何倒塌,文人对于出路的探寻都是有兴趣的。
评分略长,超长版书评
评分十八世纪礼仪主义兴起,考据学摇摆于反传统与复古倾向间,《儒林外史》应运而生,与颜礼学派和南京文人圈的礼仪实践对话。言述性的二元礼内蕴的言行不一,促使作者寄希望于富于实践性的苦行礼,而使之日常化的意图的最终幻灭暗示了对礼仪的追求充满暧昧;苦行礼一旦极端化,反成为宗法制施暴的正当借口,礼仪主义本身又陷于另一种权力利益关系,甚至沦为官方秩序的共谋;外史乃是世俗化历史,以欲望为驱力,将时间融入叙述形式中,形成与时俱变的当下关注、开放性写作和多重视角;全知叙述者退场缺席,共同话语和叙述人声音脱节,转移至小说人物之口,不断被挪用并随语境衍生额外意义,而将规范性历史叙述付诸实践均告失败;泰伯让王神话本身隐含竞争的叙述;泰伯祠和湖心岛、戏台的互文彰显外界对礼仪空间的侵犯、戏剧化景观/不动声色的仪式间的张力。
Parts 1 and 2 of this book show how Rulin waishi engages with elite ritual and historiographical discourses; parts 3 and 4 focus on the novel’s narrative innovat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literati identity. I’ll focus on part 1 in this note. This book d...
评分《儒林外史》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孙丽华(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毋庸置疑,在中国小说史上,清代的文人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对于这部小说的定位,就成为小说研究界众说纷纭的话题。鲁迅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是“伟大”、认...
评分商伟:传统小说是取之不尽的富矿(完整版)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中国古典小说的探究领域究竟还有多广?当许多人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之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商伟却是“凌云健笔意纵横”,其兴致之高,研究之深,近年来已出版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
评分商伟:学问的背后应该有更大的关怀 1 南都:你那时候选择北大中文系是什么原因?也是文学青年吗? 商伟:我小时候学画,想考美术学院,最大的理想就是考进浙江美院,现在改称中国美术学院了。为了学画,我还花了不少笨功夫,手抄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俄国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
评分与林庚先生相处的日子 商伟 1978年10月,我离开福州,开始了我在北京大学十年的生活。79—80学年,第一次听林先生讲课。记得那是在第一教学楼二层的一间教室,课的名称是“《楚辞》研究”。这门课对我的影响,多年后我才明白。 这是一门选修课,内容包括先生正在撰写的《天...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