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荒原狼》《流浪者之歌》《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1946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年病逝,享年85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漂泊的灵魂》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三篇连续性的小说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汉体”小说。
主人翁克努尔普是个和蔼的流浪汉,流落于城镇之间,寄居于友人的住处,吃着友人们给的食物。克努尔普一直不愿受制于任何行业、地方或是人,甚至还离弃了与自己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而与他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很可能就是赫尔曼·黑塞本人。
克努尔普的流亡是幸福的、专注于自我的。然而,《漂泊的灵魂》背后隐藏的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在这个艺术家眼里,自己的解放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克努尔普在一场暴风雪中死去,他来到上帝面前,坦诚自己虚度了一生。然而,克努尔普却被告知,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给芸芸众生带去对自由的一点思念之情。
《漂泊的灵魂》第一部分《早春》发表于一九○八年,和第二部问世相隔有八年之久。这是黑塞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他在一九三五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作家描绘吸引自己的东西,而克努尔普这个形象对我有极大吸引力。他是‘无用的’,可他很少干坏事,比那些有用人干坏事干得少得多,而评判那些人不是我的事。我深信,若是象克努尔普这样有才能而且富于活力的人在他的周围世界找不到一席存身之地,那么这个世界是和克努尔普同样有的。”
黑塞笔下所创造的这位无所事事者也吸引了另外一位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他认为这本散文小说是过渡年代中最美的小说集,“而《漂泊的灵魂》,这个浪漫主义世界孤独的晚生子,在我看来是小小德意志的不朽的一部分,是一幅风俗画,它同时象一首民歌,充满了纯洁的音乐”。
克努尔普与朋友,克努尔普与情人,克努尔普与故乡。自由的灵魂不愿落脚,一旦停止了流浪,浪漫之花就开始凋亡,精神之树就开始枯萎。克努尔普深受女性的喜爱,克努尔普的爱在清新的果园,在流浪者的不羁,在由内而外的真,在记住每一个生动的事物。克努尔普说,“灿烂的万物,...
评分最美的事物总是在伴随着满足——《漂泊的灵魂》 因为地铁报上一段黑塞的文字,开始关注他的作品,这是一位一生都在进行着思想漂泊和在寻找自我征途上孤独着,一个着眼于现实,又去探寻理想美学的两极诗人。 《漂泊的灵魂》是黑塞的流浪汉体小说,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
评分 评分对故事结尾不是很喜欢,前几部分都很喜欢,尤其是开篇看到木匠的生活时,克努尔普在享受这种生活时发出的感叹以及时时刻刻的警醒,是追求自由的人可以自我勉励和有共鸣的地方。舒适的房子,有妻子和炉火相伴是很好,但大多数人的追求未必就是每个人的追求。怀念他,灵魂只能独...
评分这几天在读黑塞《漂泊的灵魂》。书的前面几页介绍了黑塞的生平,13岁起他就一心想做诗人,学校的填鸭式教育和寄宿生活让他压抑。15岁时因为心灵苦闷,他借钱买手枪,有自杀的倾向,后来从神学预备学校退学。休学后去书店做见习生。看起来黑塞做什么都不行,将来不像有出息。好...
黑塞是所有年轻人的朋友
评分神说,你的存在是让众生对自由有所期待。
评分遥远的远方,灵魂无处可栖,心无所安。
评分黑塞是所有年轻人的朋友
评分“正因为你要为所到之处带去些许孩童的愚蠢和孩童的笑话,所以你才不得不成为悠闲的流浪汉---你这样做,是为了在所到之处,让每个人都会爱你、嘲弄你、感谢你。”这也是浪漫主义最后的宣言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