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中国当代人文学者,1986年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
代表作有《心理的单间》《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八位大学校长》《往事知多少》《思想操练》等。其中《胡适和他的朋友们》被国家图书馆首届文津奖定为“推荐之书”。
本书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任鸿隽、罗家伦、胡先骕这八位民国期间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校长。这些教育大家桃李满天下,他们的人格魅力在治校过程中大放异彩,他们民主治校、自由育人的光辉思想历经时代变迁,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
民国时期的大学经历了多次时局剧变。尤其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老校长们有的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使治下学校弦歌不绝。
现代大学的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倾向于专才教育,本书将再现民国老校长们倡导通才教育的远见卓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读本书可以知道民国老校长们是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关系;民国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学潮四起,本书将为你讲述民国校长在学生运动中如何舍己护犊的故事。
民国时期战乱不断,武人们主要精力专注于军事,这给大学提供极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富有爱国之情的大学校长们,本着振兴民族教育的梦想,在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淋漓尽致地展示各自的治校才能。民主精神、自由意志、教授治校、通识教育和大刀阔斧的教育革新,构成民国大学的整体风貌...
评分去图书馆借了5本书,最先拿起的是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但第一本读完的却是这本《八位大学校长》。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我被紧急拉去做电视电影节志愿者的时候,一有空暇就拿出来读一些,这本书让我觉得我同时是在2个世界里:一边是明星们和娱乐圈的浮躁,一边是大师们的...
评分中国的教育改革向何处去?这是当代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教育改革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开始的。从那以后,“上大学”成了每一个学子的最大心愿。无论学生、老师、家长,还是整个社会,都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并且取得多方面的增益和进步。然而,这...
评分1936年,竺可桢评论当时大学教育的两大痼疾: “第一是重视学分,忽视了导师。学分制的弊病在于教师与学生很少接触,学生只要读满学分就可以毕业。但是导师制却为学生接受教授的熏陶提供了保证,这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第二是重视就业,忽视了学业。他说,大学生毕业...
评分民国时期战乱不断,武人们主要精力专注于军事,这给大学提供极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富有爱国之情的大学校长们,本着振兴民族教育的梦想,在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淋漓尽致地展示各自的治校才能。民主精神、自由意志、教授治校、通识教育和大刀阔斧的教育革新,构成民国大学的整体风貌...
准备把这本书带回家给我娘亲看;若是有生之年能得遇一位像其中老校长之导师,则人生真乃无憾也; 现在终于慢慢明白为什么当初谢老师会说,你们这个年纪最需要的,是一位好老师了; 民国时期老校长们所提出的种种教育弊端,种种学生培养之期望,放到现在来看,还是无比震撼
评分唔,今人无故人之风采啊...
评分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
评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评分事物的发展规律应该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然而对照不太久远的这段过去,我们可耻地退步到了一个违反规律的深渊。那时,大家是张耳瞪目的,看到和承认自己落后,并且积极地思索探索自我提升,当然那时的人也还是有脑的,并不是一味地照搬别人。然而,之后不幸地我们成为了井底之蛙,一如现今的朝鲜人民,被捂住了耳朵蒙上了眼睛,夜郎自大地以为自己挺好的,照搬并发扬那可恶的恶。如今,我们的深井里虽然可以透进来一丝光线,只是脑死亡得已经太久,要复苏真不知要多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