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义德(Edward W.Said,1935-2003),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1963年起为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代表性著作有:《东方学》(1978;曾获美国国家书评家奖,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中译本)、《巴勒斯坦问题》(1979)、《世界?文本?批评家》(1983)、《文化与帝国主义》(1993;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中译本)、《知识分子论》(1994;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中译本)以及《流离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决的奋斗,1969-1994》(1994)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鉴赏家、钢琴家,并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并非没有人谈论或描写过巴勒斯坦人,大量的文字已经形成、但其中大部分是争辩、控诉和恐吓。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与其说巴勒斯坦是个民族,还不如说是号召武装的借口。在大多数人那里,巴勒斯坦人主要被看作是战士、恐怖分子和不法的贱民。他们的真实依然鲜为人知。
爱德华·W.萨义德,卓越的文化批评家和美国最著名的巴勒斯坦发言人,立志改变这种状况。他用他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动人的巴勒斯坦民族像。从以色列国的建立到贝鲁特的堕落,巴勒斯坦人如何连接地遭受驱逐,不断地从一处地方、一段过去、一个家撤离。但在这苦难的流亡史中,萨义德也辨认出了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识的迹象,不再基于离散或苦难,而是基于坚持、希望和觉醒的共同体意识。
前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曾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其中一句更是闻名于世,他说:“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这是巴勒斯坦走在探寻和平之路上的诚恳感言,也是对捍卫巴勒斯坦尊严的宣言,同时...
评分不知从何时开始,看国际新闻时耳朵里听到最多的莫过于“巴以冲突”几个字,就一直在想,这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纷争不断、战乱不断?这两个相邻的国家,前世今生怎么会有这么深的仇恨?细道历史,真是一言难尽。两国之间的矛盾,应该说也是阿拉伯和犹太两...
评分文/吴情 《圣经·出埃及记》记载了先知摩西带领犹太人出走以色列、寻找迦南,这一上帝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的艰难历程。千百年后,犹太人终于复国,动荡流离的苦痛历史走向终结。然而,与之相较,巴勒斯坦及其人民便没有这般得之不易的幸运和赐福了。一方面,现...
评分阳光下,一片真实的天空被遗忘 作者:思 郁 ( 2007-3-27 《图书商报》) 在美国的一次所谓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知识分子进行积极“对话”的学术会议上,学者们一个个激情高昂、唇枪舌剑地互相陈述着对巴以和解的高深理论。正在这时,坐在台下的观众中一人起身提问说:“我...
评分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以下统称《最后的天空之后》)在萨义德的所有著作之中绝对是一本奇特的书。不仅仅是说萨义德的书绝大多数是学术著作,而这本书却运用了散文的笔触来揭露一种存在的真实,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图片部分的穿插。假如把书中的图片部分当作“形...
试着去了解~
评分他们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蠢事。”阿拉伯人并不是空气,也不仅是苦难。
评分最后的国境之后,他们应该去往哪里?最不能容忍的是,他们竟什么都容忍了。书中的摄影倒是非常让人触动。
评分蒙难的民族,不是只有中华一个。
评分concer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