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
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1908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人类的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与这两种思维 方式相符。书中涉猎广泛,论述方式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
之所以借用波伏瓦的《第二性》作为题目,一方面是因为列维-斯特劳斯笔下的“野性的思维”往往被视为“野蛮人的思维”、“原始人或远古人的思维”,是现代文明的“阴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面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以后来者的姿态向其发起挑战,从...
评分序P5 文化人类学:社会结构、神话结构、思维结构、历史结构。正如植物有“野生”和“园植”两大类一样,思维方式也可分为“野性的”(或“野生的”)和“文明的”两大类。野性的思维并非野蛮人的思维,而是一种未驯化状态的思维,以有别于为了产生一种效益而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
评分 评分历史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离开我们,或者我们是由于思想的变化而疏离历史的。因为历史不再能被内在化从而失去其可理解性,即一种依附于暂时的内在性的虚假的可理解性。然而并不是说人能够或者应当使自己与这种内在性分离。他并不能这样做,而且他的智慧正表现在理解到他体验着这种内在性,而同时又认识到,他如此充分和强烈地体验着的只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对于下一个世纪的人们,或许几年后的他自己会依然如此,而对于一千年以后的人们就完全不同了。
评分是的,人类学本来就是与哲学相交织的。
评分第一章和最后两章最有用;“修补匠”与“工程师”思维方式的区分特别有启发;通过这本书,我才开始明确建筑师(或说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和所谓设计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对于设计来说,工具是什么,可操作之物是什么,对我来说,设计终于不再玄而又玄,而是切实可以训练,操作的;比起艺术家,建筑师虽然也介于两者之间,但我觉得它更靠近“修补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那是一种区别于“工程师”思维的非线性方式,是对手边既有之物的重新组合,是一种具体性与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看似迂回,实则与“工程师”殊途同归。我脑中不止一次想到两个人的形象,一个人不断地前行摘下果实放在路边;另一个人则在他身后不断地拾取,重组这些既有之物,使其别具意义。于是这两个人使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得以完整,得以拓展。这是两种不同的人,这是两种不同的创造。
评分跨学科的必读级别书籍。作为结构主义热潮第一人,从严谨性上本书尚未走向神秘主义的歧路,从思想性上来说,在那个年代的政治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刚好处于绝对主体性(欧罗巴中心主义)和否定主体性(解构主义热潮)的过渡点上,如今看来已是绝对不可复制的作品。
评分做笔记又刷了一遍。第一章讲“具体性的科学”第二章讲“图腾分类的逻辑”都是聪明到让人手舞足蹈;但即使是第二刷也觉得从第四章开始就完全看不懂了。可见不仅我的智力水平不足以学数学(和物理学),连读哲学也只到英语国家哲学家的水平;此生凄凉不是没有原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