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洛奇(David Lodge),1935年在伦敦出生,早年就读于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博士,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以文学贡献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法国文艺骑士勋章。从1960年起,执教于伯明翰大学英语系,1987年退职从事创作,兼伯明翰大学现代英国文学荣誉教授。
洛奇已出版12部长篇小说,包括“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换位》(Changing Places,1975年,获霍桑登奖和约克郡邮报小说大奖)、《小世界》(Small World,1984年,获布克奖提名)和《作者,作者》(Author,Author,)2004等,其中以“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最为著名。他还著有《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1992年)和《意识与小说》(Consciousness and the Novel,2002年)等多部文学批评理论文集。洛奇的作品已用25种语言翻译出版。文学批评史家安东尼·伯吉斯认为,洛奇是“同代作家中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
《小世界》在1988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洛奇本人担任编剧的《好工作》,获得1989年英国皇家电视学会最佳电视连续剧奖。
我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2月12日-3月12日),读完David Lodge 的“卢密奇学院三部曲”。其间还穿插着读了其他的书,比如人类学、黑泽明的自传以及其他。我是先读了《好工作》(Nice work),接着买了《换位》(Changing places),最后读的《小世界》(Small world)。 简单地...
评分 评分David Lodge 是英国文学院院士,作品在八十年代很受欢迎。Nice Work 中有两个看似格格不入的人物,工厂经理维克和研究工业题材小说的大学讲师罗玢,对对方的世界各自怀着敬畏,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政府一个绝妙的的工业年影子计划阴差阳错的把它们捏到一起。从此,文学讲师...
评分一个读书的人总会有自己的偏好,我只能说,我的偏好之一是奇怪的英国人 简·奥斯丁、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戴维·洛奇、尼克·霍恩比、毛姆、格雷厄姆·格林、伊夫林·沃,甚至移民过来的日本人石黑一雄。。。。。。好了,很多 评论《小世界》的人已经够多...
评分第一部《换位》中,细致入微的讽刺性心态暴露作为核心存在。到第三部则潜藏在较深的地方,不单纯执着于对学术圈的嘲侃,开始搅动起更深广的东西。尽管小说的时地设定在八十年代中期的英国,但罗玢和她的同事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诸如通过竞争考试选拔上来的人也要打碎大学考试的...
(我真不想加这个封面巨丑的版本= =)洛奇的这本小说真的是有趣而多元,你可以从中读到学术与商业的碰撞,浪漫的爱情际遇,中年危机,千篇一律生活的绝望性……不一而足。作为一位英国作家,幽默的文笔自然也是不可不提的,读之几度让人莞尔。边读边做了一些学术方面的笔记,感觉这书又让我燃起了学术的小火苗了啊!现在对“学院三部曲”中的另两部更感兴趣了~另,翻译从整体上来说准确、流畅,但是也不乏错译,其中一部分是受时代限制(如一些评论中提到的hush puppies),但是另一些——比如把someday译为“一些天”,这好像是高中英语课上会被重点纠正的错误吧……——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评分看洛奇真是本本中枪,生活里有点自嘲态度倒也是有趣的事。学院派学者写小说就是擅长戏仿,果然是中产阶级的天降遗产挽救资产阶级的情节。女性主义学者的春天。调侃笔法和英式幽默太好看了,全心点赞!
评分这书也是火车上读的~哈,看来他的书适合火车上读|如果没记错,大二时就在图书馆查到英文版在“订购中”。眼巴巴等了一年,没有,就看了译作。刚才又查了一下,你妹啊!这书是准备订购到哪年?
评分其实研一的时候就应该读读这个书
评分极尽调侃之能事(尤其是工业和女性主义),就消遣性而言,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当然得益于洛奇扎实的功底,但其过重的游戏化品质需要辩证考察。但是作为三部曲的终章,却有一种没收完的感觉。罗宾的形象很生动~译文有些小错误,编辑工作也不完美。(文集的封面做得也太妇女杂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