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1946年间,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争论,是两种对立的国家政体的争论,是争取一个怎么样的抗战结果的争论,因而也是国共两党政治对立全部历史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本书对这一场长达两年的政争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进行了全程的跟踪考察,集中论述了国共两党是如何由政争走向战争的。
1月17日 明日回家。今日似乎做什么都没有精神。看来是归家效应也!其实是近乡情更怯,过去之一年,对自己诸多事,颇不满意,对于来年,似乎也没太大之期待。曾国藩有句话: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难在于立志二字。 剩下来的任务,是追债。但注定了无结果。本来下午想...
评分1944年末到1946年,国共以及中间党派看似经历了数次会谈并起草了几分协议,实质上并没有推动政治局势的发展。问题的核心在国共军队问题以及政府权力分配。 作为老党的国民党大多数党员自然而然地认为抗战成果是国党该享有大部分的,因此在国家事务中理应有发言权,政治权力分配...
评分不得不说,豆瓣的评分是挺准确的。作者邓野先生的精彩讲述,将读者仿佛带回到了当时国共谈判桌的前面。看着国共两方的精彩对弈,派生出的第三方的激烈调停。多美苏势力的进入与博弈,外交果然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盟友。美从对国方的支持,到走向公允的中立调停者,也...
评分1944年末到1946年,国共以及中间党派看似经历了数次会谈并起草了几分协议,实质上并没有推动政治局势的发展。问题的核心在国共军队问题以及政府权力分配。 作为老党的国民党大多数党员自然而然地认为抗战成果是国党该享有大部分的,因此在国家事务中理应有发言权,政治权力分配...
评分1944年末到1946年,国共以及中间党派看似经历了数次会谈并起草了几分协议,实质上并没有推动政治局势的发展。问题的核心在国共军队问题以及政府权力分配。 作为老党的国民党大多数党员自然而然地认为抗战成果是国党该享有大部分的,因此在国家事务中理应有发言权,政治权力分配...
目光如炬
评分邓野,重庆人,195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评分论述颇精。那个错失的机遇。
评分历史的偶然因素可能就起了决定作用。作者应该多用些一手资料,用年谱太多了。
评分武装式政党 政治与军事 and 腊肉还是比较牛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