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是提示出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书,特别是“经书”上所载的古史,大多出于神话传说的演变,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积累起来造成的,从而把古书中的一些虚妄的伪史料清除出去,为进一步科学地研究我国的古代史开辟了道路。顾先生著述宏富,内容广阔,且大都有发前人所未发的创见,为此可以入选的文章很多。但由于本书篇幅有限,只能选入有关他创立“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和提示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几篇论文。这是他主要的学术贡献,由此可以推定他在20世纪史学史上的地位。
读《〈古史辨〉自序》,也许是我最温暖的阅读经验之一(另一是读鹿桥的《未央歌》)。因为与自身的处境相近,心内便存了十分的同情与敬慕;对学问一途的甘苦,多少也有点感同身受,但顾先生的抱负的宏伟与因这抱负而引发的苦痛,却是如此地深刻,令人汗颜万分。顾先生于我,真...
评分計劃一值得不到 (顧頡剛.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一冊27) “一值”當作“一直” 郤已在這幾篇 (顧頡剛.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一冊1) “郤”當作“卻” 肫摯地勸告 (顧頡剛.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评分前人以“曰若稽古三万言”作汉经学繁琐之例,吾以为此句可为古史之考据之难之最好例证。上古茫昧无稽,夏殷以前文献不足征,若真要求上古之信史,常有两种之结果。一者曰:上古之事,不可知。二者剥其神话流传者,追本溯源,求其来源演进,岂非三万言能弊之?今读《古史辩自...
评分《古史辨自序》读书报告 ——meilily 我是怀着复杂、崇敬的心情读完顾颉刚先生的这篇自传性长序的。早就听闻此序被胡适先生称为 “无论是谁,都不可不读”、“中国文学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自传”。读完全篇序言,虽然感觉有些文言虚词生涩难懂...
评分計劃一值得不到 (顧頡剛.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一冊27) “一值”當作“一直” 郤已在這幾篇 (顧頡剛.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一冊1) “郤”當作“卻” 肫摯地勸告 (顧頡剛.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今天看来古史辨学派有种种的缺陷,但这种怀疑的精神值得借鉴,所以胡适之先生鼓励他的学生顾颉刚先生去做这种“春秋责备贤者”的工作。倘使没有古史辨,今天谁还知道顾颉刚?
评分天下奇才也!
评分顾颉刚自叙自身如何走上古史研究这条路,以及如何在机缘下发现层累早就的古史。原因可总结为数点,一,科举未废时的家学背景;二,新式学堂中科学的沾染;三,入北大;四,大学期间听戏两年;五,遇胡适、钱玄同,跟随胡适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顾写此自序时,刚过而立之年不久,便有此卓识,实属不易。他在自序最后处表明其适合作为学者之个性,无奈非学术的诸多任务废去了潜心作学问的时间。而自古史辨出版后,顾更是声名大噪,每日访客不断,更是无暇潜心学问了。但恰如余英时先生所评,此乃顾先生“未尽之才情”,而其日记中所透露的心境也不甘心作纯粹的学术人。所以,及后于古史,仅有打到,未有建树,全是顾先生个人选择的路,他人也不可妄作评价。
评分“ 学了没有用,那么费了力气去学为的是什么!”普通人都这样想,我也这样想。但经过长期的考虑,始感到学的范围比人生的范围大得多,如果我们要求真知,我们便不能不离开了人生的约束而前进。所以在应用上虽是该做有用无用的区别,但在学问上则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学问固然可以应用,但应用只是学问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着手做学问的目的。从此以后,我敢于大胆作无用的研究,不为一般人的势力观念所笼罩了。这一个觉悟,真是我的生命中最可纪念的。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评分读的上古影印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