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以来,我们多次遭遇现代性,反反复复地有过这样的深切体验:与向往、进步与倒退、激进与保守、激情与失望、理想与现实,种种矛盾体验塑造了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和判断。现代性从西方到东方,从近代到当代,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开放概念,它是现代进程中政治、经济、...
评分在我们还未弄清楚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后现代概念就已经甚嚣尘上了。其实仔细想,现代性问题可能更切合中国目前的实际,从工业化的转变,人的自我认识的建立,到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都与一个世纪前西方开始的现代性反思更加贴近。《现代性的碎片》选择了齐美尔、克拉...
评分在我们还未弄清楚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后现代概念就已经甚嚣尘上了。其实仔细想,现代性问题可能更切合中国目前的实际,从工业化的转变,人的自我认识的建立,到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都与一个世纪前西方开始的现代性反思更加贴近。《现代性的碎片》选择了齐美尔、克拉...
评分在我们还未弄清楚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后现代概念就已经甚嚣尘上了。其实仔细想,现代性问题可能更切合中国目前的实际,从工业化的转变,人的自我认识的建立,到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都与一个世纪前西方开始的现代性反思更加贴近。《现代性的碎片》选择了齐美尔、克拉...
评分在我们还未弄清楚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后现代概念就已经甚嚣尘上了。其实仔细想,现代性问题可能更切合中国目前的实际,从工业化的转变,人的自我认识的建立,到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都与一个世纪前西方开始的现代性反思更加贴近。《现代性的碎片》选择了齐美尔、克拉...
本是因为本雅明才阅读此书,却意外地收获了齐美尔,他以个体作为研究起点的方式很合我的胃口,而且货币哲学的引文片段也有很多智慧。同时,本雅明的部分也让我懂得不喜欢发达资本主义的抒情诗人的写法的原因,他引入蒙太奇进行片段的收集,在个体的分析中探索总体,却往往给人以散乱的印象,因为他并没有给出历史间场域分析的理论或者规则。另外一点,这本书的写作方法还是很糟糕的,大量的引用,却并没有太多的梳理,比如说,本雅明与浪漫派的关系、本雅明与精神分析的关系、本雅明与超现实主义的关系等等。所以显得仅仅是堆砌材料。这两个问题,至少是以后写作时需要注意的。
评分对三个思想家的著作阅读很详细,行文引用很多,可充当资料,还缺一章未看,总的来说中规中矩。
评分大四上
评分克拉考尔一章很受启发。相对而言,本雅明一章觉得是过于细碎跳跃,全不及读本雅明原本的畅快。
评分阿多诺希望本雅明的现代性体验理论,能够将“个体的人生体验和具体经验之间的全部对立,都包容在一个关于遗忘的辩证理论中。甚至可以将这一遗忘理论称作一种物化理论,因为一切物化都是一种遗忘的形式:客体在那种将它们吸收进去的运动中走向物化,并不是在当前全方位地关联,而是其中的一些东西被遗忘。”“不断翻新”的纯粹体验,忘记了其基本前提是“不断翻新”赖以出现所必须的社会关系的“永远同一”的再生产。就此而言,现在谈论后现代性,未免为时过早。 其实结论的翻译不如前面克拉考尔那一章的翻译好,不过这样的结尾倒是蛮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