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上海 历史 中国近代史 海外中国研究 知识分子研究 近代史 文化 抗战
发表于2024-11-24
灰色上海,1937-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1937-1945年的上海,正经历着由孤岛转为全面沦陷的最黑暗时期。乱世求生与民族大义,成为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道德困境与政治抉择。本书以王统照、李健吾和《古今》作者群为代表,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精彩的文本分析,记录了身处“灰色上海”的中国文人或隐退、或反抗、或合作的相互纠结的生存形态,细致逼真地还原出他们所经历的残酷精神拷问和无情的道德审判。本书的杰出之处不仅在于为我们记录了这段讳莫如深的民族精神史,更在于它向正统的历史叙述发出了挑战:究竟谁是汉奸?汉奸该怎样认定?谁能做出最终的判决?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段沉默的历史?本书带来全新的阐释。
傅葆石 1955年生于香港,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美国Colgate大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电影、法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中国史、香港史、电影史、电影与法学、电影与历史、美国种族史、比较文化等。编著有China Forever: The Shaw Brothers and Diasporic Cinema, The Cinema of Hong Kong: History, Arts, Identity,《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和《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
张霖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不是很有趣。
评分这本书是写在1990年代初啊。那个时代,无论中国还是中国研究,和作者笔下的战时,其实思维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很大程度上仍是非此即彼的摩尼教。说实话,渺渺人生,在时代面前,也就是扑腾几下。时过境迁,我们站在受难者和牺牲者一边,却不得不感叹幸(希)好(望)自己不身在其时。写出了各种考虑之下人性的复杂。让我动容的另外就是古典文化,包括新儒家和魏晋晚明,在一个特定的新时代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意义。翻译质量相当感人。//作者刚博士毕业就拿到斯坦佛的出版合同,羡慕嫉妒恨!
评分121116-121119
评分在业已沦陷的上海,文学成为自我肯定和非难他者的霸权领域,集体义务和个人顾虑之间亦存在着多重张力,从而激发出三种知识分子的反应模式:隐退、反抗与合作。王统照借助“抵抗的启蒙”,同时反对附逆与教条式的民族主义,后期的隐退象征着其关注私人道德情操来作消极抵抗,却无法调和因道德理想失败而引起的挫折感和矛盾感;李健吾以参与政治为一种道德选择,创作《青春》作为抵抗话语的潜文本,坚持个人气节的价值、追求自由、疏离集体主义伦理,在经历个人肉体考验和写作《王德明》时投射的精神折磨后,克服其栖居沦陷区的罪恶感;《古今》杂志的作家群们赋予遗民一种新的意涵,强调生存为人性的基础,其随笔写作充斥怀旧意象和感伤情绪,为附逆行为辩解来消除道德困境,奚落公共道德而兴扬私欲,纵然表面上不亲日,却反讽地陶醉于名声和特权中自得。
评分选题好,译文也流畅。
我已经记不清当时在当当上下单购买这本书是出于什么动机。大约是从“三联周刊”的广告上得到的印象吧。 断断续续看了几次,几次丢下,又几次捡起。终于在昨晚一气读到近三点。我只能说以前没读过这样的书,它有足够的吸引力,能让对文学、对那段历史稍有兴趣的人把它读下去...
评分1937年年末,日军接手除租界外的上海 对于当时的上海文人而言,被提供到他们面前的有生存的机会和道德的勋章,是一个由面对到选择的过程。 生存是人类的本能,道德则是后天习得。如果仅如动物般活着,那么大概太宰先生也不会痛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了。 人类在感到羞耻时伴...
评分这学期选修了Prof. Poshek的这门Modern China,买了这本书一起读。说实话这本书比较难读,里面的句子太过冗长,为了还原事实也没把所有想法都写的很出彩。不过老师确实下了很多心血。不过老师本身的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上课的时候能听出来。不管如何从一个人的观点出发去纵观...
评分注:此书评的简短版本9月曾在《新京报》上发表。此为冗长完整版。 何谓“灰色”? 美国学者傅葆石先生的《灰色上海:1937—1945,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英文原版1993年,中译本三联书店2012年;以下简称《灰色》)讨论了一个仍带有一定争议性的文化史话题。中译者选...
评分傅氏用详实的史料再现了抗战8年间上海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在日据时期的政治选择。通过部分典型知识分子于那段时期的所思所述阐述中国知识分子于道德困境下的选择、原因、行为以及更深层次的人文伦理。 每于朝代更替(被外族统治更甚)之时,知识分子都会面临相同的...
灰色上海,1937-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