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散文集《我与地坛》等;以及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发表。1998年肾衰竭致尿毒症,终至透析。之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等以及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2010出版随笔集《扶轮问路》和剧本与影评集《妄想电影》。2010年底去世。2012出版未竟集《昼信基督夜信佛》。
《昼信基督夜信佛》内容简介: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在当代作家中,若论以个体的生命体验融入自己的写作中,恐无人能出史铁生其右了。转瞬间,斯人已逝去一年多,虽然北京的地坛公园仍未见他的雕像,但我们未必要为此太过遗憾,因为史铁生的精神印迹早已留在无数人的心中。生前的史铁生虽受病体所困,作品的数量不算太多,不过...
评分因着某些个人矫情,我一直拒绝翻开史铁生的书作。想想还是中学时期读过《我与地坛》,很长的课文节选,当时发现有些场景描写可真传神,像是融进去了似的,记得有背下了好大一段话。所以当我忍不住借来这样一本书,并就着闲扎进去读了番后,强烈的感受轰击头盖骨:我是有多...
评分《给小水的三封信》1.孤独不好,孤独意味着自我封闭与满足。孤独感却非坏事,他意味着希望敞开与沟通,是向往他者的动能。/过程重于目的。当然,目的不可没有,但真正的目的在于人自身的完善。而完善,惟可于过程中求得。2.恐惧源于孤独。人为个体,恐惧源于外在。谦卑者重内在...
评分用生命在写作的人,能看见人性的脆弱,也能看见人性的坚强,他的笔下写的是事实诉说的却是希望,他的感悟苍深有度,会让人一遍遍的回想,思考,蛰伏在心间最细微的情绪会在思索中慢慢被发现,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该如何对待信仰,那么多种类的信仰总是会教固化思想的人迷失在...
评分用生命在写作的人,能看见人性的脆弱,也能看见人性的坚强,他的笔下写的是事实诉说的却是希望,他的感悟苍深有度,会让人一遍遍的回想,思考,蛰伏在心间最细微的情绪会在思索中慢慢被发现,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该如何对待信仰,那么多种类的信仰总是会教固化思想的人迷失在...
如另一位豆友所说,关于生死,你真的可以问问史铁生。受益颇多,也作了一些摘抄。
评分“基督教会的初衷是如何面对生,而佛家智慧的侧重是怎样看待死。”
评分看到这个标题,你会问为什么吗?若是肯定的答案,那你就该看看这本书
评分给小水的三封信中获益颇丰
评分好难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