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寅,1959年生於南京,1988年於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曾任日本京都大學、韓國慶北大學、颱灣逢甲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者”特聘教授。著有古典文學研究論著若乾種及隨筆《學術的年輪》、《金陵生小言》。
本書是對中國古典詩學若乾基本概念和命題的研究,無論是問題的提齣還是資料的運用都基於作者多年研究詩歌史和詩學文獻的積纍。其中有些問題,迄今為止很少有人涉及;有些雖被談得很多,但作者提齣問題的角度和結論仍能自齣新意,成一傢之言。初版問世後,學界多有徵引、發揮,有些篇章曾引起討論和商榷。這次再版,新增瞭作者近年撰寫的《境·境界·意境》、《以高行卑》兩篇,並對原先各篇作瞭不同程度的充實和修訂,但未改動最初的分析和結論,以保留原有的學術麵貌。
全书看头尽在前两篇论文,参之美学、历史学和语言哲学等多重视角,综引前说,有破有立,他对语象、物象、意象、意境(以及境界)的论说,在我浅陋的阅读范围之内尚未见有凌驾其上者(蒋寅好像也受了日本学者的影响,偏好在小概念中说大课题,比如论“清”一篇,路数很接近他翻...
評分个人感觉并不是十分好。蒋金陵熟悉清代诗学文献,征引广博,但是如果剔去材料,剩下来的观点和论述都只具备简单的骨架,不够深入透彻。这个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以高行卑”一篇,实际上讲的是本色与破体问题,但说文体互参时,罗列材料占了很大比重,几同类书,但仍然是...
評分全书看头尽在前两篇论文,参之美学、历史学和语言哲学等多重视角,综引前说,有破有立,他对语象、物象、意象、意境(以及境界)的论说,在我浅陋的阅读范围之内尚未见有凌驾其上者(蒋寅好像也受了日本学者的影响,偏好在小概念中说大课题,比如论“清”一篇,路数很接近他翻...
評分个人感觉并不是十分好。蒋金陵熟悉清代诗学文献,征引广博,但是如果剔去材料,剩下来的观点和论述都只具备简单的骨架,不够深入透彻。这个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以高行卑”一篇,实际上讲的是本色与破体问题,但说文体互参时,罗列材料占了很大比重,几同类书,但仍然是...
評分个人感觉并不是十分好。蒋金陵熟悉清代诗学文献,征引广博,但是如果剔去材料,剩下来的观点和论述都只具备简单的骨架,不够深入透彻。这个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以高行卑”一篇,实际上讲的是本色与破体问题,但说文体互参时,罗列材料占了很大比重,几同类书,但仍然是...
去年至今,讀序或者引論的部分讀哭瞭的,除瞭秦燕春的《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便是蔣寅的《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瞭。它使我在接下來的閱讀中,無法再處於無動於衷的狀態。蔣寅曾說自己最滿意的個人著作便是此書,誠不自欺亦不欺我w。
评分個人感覺並不是十分好。蔣金陵熟悉清代詩學文獻,徵引廣博,但是如果剔去材料,剩下來的觀點和論述都隻具備簡單的骨架,不夠深入透徹。這個問題最明顯的錶現在“以高行卑”一篇,實際上講的是本色與破體問題,但說文體互參時,羅列材料占瞭很大比重,幾同類書,但仍然是以舉例的方式說明不同文體之間的區彆,而更本質的問題,比如說何為“詩”、“詞”、“文”之本色,到何種程度就算破體,可能還是說不明白。
评分粗
评分閱讀過程即驚喜不斷衰退的過程。引論最好,立意高遠,想給五星。推薦論意象和“不說破”兩篇。方法如作者所言,是“歷史研究”,所以多篇可作綜述參考。可見程韆帆先生的影響。有以前不太注意的的材料,如李鍈《詩法易簡錄》。用西方理論略顯機械,對唐前文獻認識一般。不過行文有理路邏輯,已屬難得。
评分因為古典文學的積纍不深,有些我也確實不好說什麼。但是作者的引述真的太密集瞭,往往是剛在引葉燮王漁洋突然就轉裏爾剋維特根斯坦,當中都沒分析銜接。但是至少讓我體會到既然要接觸比較詩學,古典文學還是繞不開要去讀,不然下次又遇到此類論著隻會越發覺得自己無知到麵目可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