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哈佛大学教授。1939年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台湾。197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专攻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著有中英文著作《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中西文学的徊想》、《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现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随笔集《狐狸洞话语》、《世纪末的沉思》等。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浪漫个人主义,漫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等。
《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 李欧梵 文学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 2003年3月第二次印刷 ISBN 978730903371X 鲁迅的悲观、张爱玲的苍凉、新感觉派的“颓废”、徐志摩的伊卡洛斯式的浪漫追求……中国的现代作家们在自我表达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现代性形式形成...
评分在《中国文学论丛》一书中,已故钱穆主张文学反映的是文学家的性情,从文学家笔尖流淌出的每一个字符上,都能读出作者独特的人格与个性。 但是,如果将文学家投射在作品内的自我称作一个作者的文风的话,那文风的存在定不限于文学作品中。历史学家常说一切古代史都是现代史,...
评分在《中国文学论丛》一书中,已故钱穆主张文学反映的是文学家的性情,从文学家笔尖流淌出的每一个字符上,都能读出作者独特的人格与个性。 但是,如果将文学家投射在作品内的自我称作一个作者的文风的话,那文风的存在定不限于文学作品中。历史学家常说一切古代史都是现代史,...
评分《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 李欧梵 文学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 2003年3月第二次印刷 ISBN 978730903371X 鲁迅的悲观、张爱玲的苍凉、新感觉派的“颓废”、徐志摩的伊卡洛斯式的浪漫追求……中国的现代作家们在自我表达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现代性形式形成...
评分读毕此书,掩卷长思。文如其名,李先生在中西间寻找到了一个非常融洽的结合点。随着他优美流畅的文字,晦涩艰深的西方理论以灵动而和蔼的姿态展现在初入文学殿堂的我面前。熟稔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李先生通过对一系列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文本带入性的解读,使我对上述理论有了初步...
推崇张爱玲,对鲁迅晚年作品评价与余相合,其余平平
评分关于文学现代性的通识读本,李欧梵的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知识广博,使用的材料涵盖面很宽广,拿捏起来驾轻就熟,确实能使读者快速激起热情。不过当感觉文章正进入最精华的部分时,往往就止步了。
评分很学术也很有启发性,就是有些不太理解,,,感觉叙述有点混乱(莫非是翻译腔的原因····
评分李欧梵的论文读多了都是一个味儿,有些概念反复在用。
评分比较有见地的是,引入了小说作为宏大叙事在民族国家形成阶段的作用及其在中国环境中的特异性;以及次篇分析了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与革命主义结合的分析。(台湾背景学者里难得一见的中文文笔不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