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罗(1901-1976),法国作家,政治家,曾任法国文化部长。代表作有《人的境遇》、《希望》、《王家大道》、《征服者》。他对中国情有独钟,多部作品都是以中国革命为背景和题材,他曾作为戴高乐将军的使者访华,为促进法中文化交流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本书是一部以西方人的眼睛看中国革命的优秀文学作品,发表于一九三三年,曾轰动法国,获得该年度文学大奖――龚古尔奖,作者马尔罗(1901-1976)也因此一跃而跨人法国第一流作家的行列。小说以一九二七年上海工人运动为题材,以革命者陈的一次刺杀活动为引子,描述了在共产党领导人强矢・吉索尔和俄国顾问加托夫指挥下夺取上海的武装起义,描述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本书表现了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如何捍卫人的尊严,寻找作为人而生,作为人而死的意义和勇气。
小说《人的境遇》是马尔罗以西方的视角看待中国革命的一步力作。以工人运动为背景,用反抗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的命运来代表人类普遍永恒的境遇(la condition humaine)。与其说作品取材于历史还不如说灵感来源于作者内心的主观世界。所以与其说是写史,到不如说作者在书写一种人...
评分这本书很有名,被朋友推荐过很多次,但看到第一章繁复的场景描写,便下不了决心再花更多时间翻看完这部充斥了对死亡、尊严思考的沉重作品。 要不是近代文学史的课程要求先看过作品,我怕是永远不会花两个半天的时间,专注于一部小说。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庆,届时会有大...
评分小说《人的境遇》是马尔罗以西方的视角看待中国革命的一步力作。以工人运动为背景,用反抗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的命运来代表人类普遍永恒的境遇(la condition humaine)。与其说作品取材于历史还不如说灵感来源于作者内心的主观世界。所以与其说是写史,到不如说作者在书写一种人...
评分在法国知识分子之中,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无疑是马尔罗。是马尔罗在他的小说《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1932)描绘了1925年的广州革命形势和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革命中国的形象是由马尔罗创立的。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人的状况》中抱着炸弹朝蒋介石乘坐的美国轿...
评分这本书很有名,被朋友推荐过很多次,但看到第一章繁复的场景描写,便下不了决心再花更多时间翻看完这部充斥了对死亡、尊严思考的沉重作品。 要不是近代文学史的课程要求先看过作品,我怕是永远不会花两个半天的时间,专注于一部小说。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庆,届时会有大...
上海的革命。
评分保罗说是他启迪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初看也是这样,再来,要慢慢咀嚼了
评分译成人类的命运更恰当,并不是一个红色的革命故事
评分心都扎透了个屁的
评分保罗说是他启迪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初看也是这样,再来,要慢慢咀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