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艾尔曼,1946年出生。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教授。他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与文化史,1000-1900年;中华帝国晚期科技史,1600-1930年;中日文化学术交流史,1600-1850年。主要著作有:《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科学在中国,1550-1900》等。
2nd edition, 2001)---a preliminary note The keyword in the title “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s “change”. As the preface summarize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 unified academic c...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六月第一周,读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与《经学、政治和宗族》二书,写得都非常好看。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来写的书,其实都很丰富有趣。由于两书名气甚大,都知道这是知识社会学治汉学的经典,所以我这里只谈一些细微的感受。 《从理学到朴学》,最精彩的是三四五章。研究了考...
艾尔曼从社会机制和学术话语二元互动的进路对乾嘉汉学的贡献做了正名。盖汉学无用论起于清中叶经世思潮,并延续至今,“故纸堆”的名声似乎洗不掉了。这一评价和民国知识分子因救亡而自我轻视的内心痛苦其实很像,都是政治对学术发展造成的扭曲的结果。既然知晓学术研究不是立即可以反哺社会,那么放下”政治史“偏见而以当时学术自身的标准和现代学科标准两项重新定位汉学,才更加顺理成章吧。所以”故纸堆“的评价反映的是政治和学术的冲突,汉学的成就其实远在这之上,这就是要确确实实提出”职业化“命题的意义。
评分a study of sociology; no discussion on ideas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deas
评分翻譯清奇啊,12年再版竟然沒重譯,頓時對這個系列沒好感。。
评分尽管艾爾曼關于清代學術共同體的立論是不存在,但其實用社會史資料從宏觀層麵研究清代考據學興起發展及其衰落的背景因素,角度依舊是极其新穎的。
评分重新的理解考据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