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
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形成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1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蛮人》(1980)、《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彼得堡的大师》(1994)、《童年》(1997)、《耻》(1999)、《青春》(2002)、《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等。库切曾获得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项,并于200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等待野蛮人》本身没有影射的痕迹,可是这种寓意复杂的作品必然使人想到许多现实情景,从过去南非的种族歧视到至今仍未消停的巴以冲突,甚至“引广’恐怖袭击,甚至中国“文革”的梦魔岁月……当代生活中所有那些令人惊然的事件都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语境,在阅读活动中扯动着人们的审美经验。跟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作家相似,库切在对人的关注中也同样看到了人类的精神困境,但是他的目光更多锁定于政治生活和文明进程中的伦理障碍:国家、种族、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如果说这是面向内心的自我挑战,贸然超越这些界限几乎就如打开一扇恐怖之门。
当今的生活几乎到处充斥着文明,从某种维度说,文明是大潮流,从历史的车轮轱辘到现在,那就是伟大的进步了。可是当我们被文明的技术,文明的语言和文明的制度文明的伙伴包围的时候,似乎忘记了我们是从哪里发展来的。好久之前,我们也是野蛮的。我们是野蛮的人类,组成...
评分在本书后记中,译者文敏写了这么一段话: “……再如,第五章后半截老行政长官想象着乔尔上校在沙漠里追剿野蛮人的情形,其中‘登上金碧辉煌的夏宫,推翻那个象征着江山万代的虎踞全球的宝座’一句,冷丁一看让人不解,因为前文曾交代野蛮人的器用都相当原始,何以又有如此气...
2020第九本 2.19-22 我的身体不得自由,于是选择沉入书里让眼睛和思想带我去往另一个世界奔忙。可书内外两个世界同样荒诞——我被疫情关在家里,他被帝国捍卫者囚禁其中。
评分man
评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特别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乌合之众的“正义凛然”;解放军?从来都是侵略军~
评分让我感动的书,以绝望和残忍的形式
评分一则政治性的寓言。依旧是惜字如金,依旧是意味深长。似乎库切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永恒的主题:迫使我们重新反思过往年代的无奈与荒谬。并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在和未来。“帝国”正是一个庞大的隐喻,挑动着所有政治机器的神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