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鎮,男,漢族,1955年10月15日生,江蘇省人,2001年1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學係中國古代史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代錶作為《〈春鞦〉與“漢道”》。
本書是北京大學教授陳蘇鎮先生潛心研究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的力作。本書深入細緻地描述和分析瞭在儒傢士大夫的推動下,以春鞦學為主的經學如何訴諸“大一統”帝國的創製立法,如何影響漢帝國的實際曆史進程,從而成就“漢道”,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確立瞭基本模式。
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評分汉承秦制,但为了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汉帝国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整合关中与关东。 汉初的无为而治以及郡国制是后战国时代的一种妥协,到了武帝时期的尊儒更化最终使得关东文化成为主流,帝国文化上的统一大大进展。 这一时期《春...
評分 評分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評分一 汉朝历史、特别是政治大势的开展、演进,是否有迹可循?对此,陈苏镇先生《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首尾相通、成一家之言的诠释。本书是在作者旧著《汉代政治与《春秋》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1],采政治文化的取径,以秦汉之际至东汉末年为时限,...
政治史研究是北大古代史的特色,但兩漢比較難做 以為資料太有限。陳老師這本書基本用兩漢書的材料,卻完全重寫瞭兩漢政治史,特點在於著眼政治史和學術史(主要是經學,或者叫春鞦三傳沉浮史)的互動關係,藉這一雙重奏結構,談齣瞭很多新意。
评分既是政治文化研究,也是很紮實的政治思想史。略為不足之處似在某些推論不夠嚴密(如將秦亡歸結為關東關西文化差異,那漢初豈不也是),及缺少一些反嚮設問的問題意識。不過仍極有啓發,從《春鞦》的意識形態化,實際上還可衍生齣一係列問題,如這種特殊的政治思想與神學的關係、為何中國政治傳統慣於從曆史中尋找意識形態根據和閤法性、帝國構造的轉變與治理邏輯等等。
评分主要是以《春鞦》與漢代政治的關係為綫索,對兩漢政治的相關環節進行瞭細緻的討論。就漢代政治的整體演變而言,本書似乎並無太多突破,很多時候更接近於在細節上進行更為充分的論證。個人覺得最有收獲的是,作者在討論漢代政治時,特彆注意到關中與關東、西部與東部的差異對漢代政治的影響。
评分將兩漢學術史與政治史結閤起來研究,彆開生麵。雖然我不懂經學的深淺,還是覺得很厲害。秦-漢-新的曆史令人感慨之處在於其政治理想主義的高漲與破滅,留下的無疑是一筆值得反思的遺産,包括其關心的各種議題和經驗教訓。東漢部分有些簡略瞭,是個遺憾。“德”和“禮”之間的對立在經學不同傳統中是否那麼鮮明,值得進一步去瞭解。
评分讀瞭三遍,上課聽老師講瞭一遍,越來越想給老師跪下…痛哭!怎麼寫的這麼好!真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漢代政治史思想史最閤理和全麵的解釋瞭。而且老師很明顯原本的想法更多,在橫嚮和縱嚮上都有延伸,但就是不寫…西漢部分尤其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