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 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诗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她的理论“对于文化人类学,尤其是有关文化与个性这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她以自己的深刻洞察和广博学识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代表作有《菊与刀》《文化模式》《种族:科学与政治》《人类的种族》等。
简介:
《菊与刀》是作者于二战后受命于美国政府,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作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1946年,本尼迪克特把报告整理出版后,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1951年,这本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导读:
译林名著 经典读本
《菊与刀》——美国人二战后对日本的调查分析报告
精准,透彻,现代日本学的鼻祖关于日本研究的经典著作
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评分从人类学的角度,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这本书试图找出答案。 距离鲁思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对于日本这个能够轻易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鲁思语)的民族来说,很多表面上的东西也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此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
评分在我看来,尽管本尼迪克特同学多次有意识地对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但是她写到的那些日本特征还是有好多应该算在中国头上。比如重视等级秩序的传统,情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重视一些非功利的个人修行,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真正属于日本独特性的,应...
评分最近花了五天看了一本书,名曰《菊与刀》。与自身状态相比,我觉得这次行动很迅速,相比于以前半个学期磨掉的《吾国吾民》,算是质的进步。起码我的行为反馈给我自己,我再一次乐学了。 刚刚看完,趁着大脑还有些余热,写下点真切的感想,不论怎么样,多一种交流,多一种思想...
评分最近看了某著名知日文化人介绍怨灵史观文章,论点倒也不新鲜,但其中有些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他说“今天的人不能用今天的想法看待古人,我们中国人也不能用中国人的想法看待日本人,匪夷所思是正常的罢。”,这也代表了今天许多所谓的知日人士的看法,即强调日本文化的特...
虽说人类学家能抓住文化结构中最本质的一些要素加以铺叙描述就是完成工分了,但是苛刻的读者还是希望能对要素间的机制进行一定展示。《菊与刀》无疑是很优秀的人类学研究范本,但是在结构运行的机制这一层面上做的工作仍嫌不足,即在关于儿时经验和成年经验如何碰撞进而转化成日本人的双重性格这一点上没有给出满意的论证。
评分看完之后,觉得这本书之所以经典主要缘于它是美帝系统研究日本“第一本”专著吧,总觉得里面不乏对日本的误解。
评分整本书逻辑方面还是比较连贯的,不少内容很能解释日漫作品中的角色的精神洁癖以及总是妄想拯救世界的中二特性。如果六七十年之后日本国民性格没有发生太大的嬗变的话,那么比之狡黠世故的中国人,也许自己当个日本人反倒更轻松些。
评分经典之作 作为中国人读来自然难免会讲中国加入其中来对比 从而发现中西方文化冲突和共同点 感觉中国更加符合东方主义而日本才是东西碰撞的产物 但又觉得日本才是最保守的东方主义 总结起来 日本一是森严的等级制(而这由日本政治制度设计造成) 二是起羞耻、情义、恩等形成的民族性格 三是日本人幼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生活体验的矛盾 作者联系日本历史用这几样工具来剖析日本民族的行为 酣畅淋漓 对其矛盾性格分析得思思顺滑 甚至对于战后日本国家行为的预言也大多得到了印证 通过自己不多的对日本的了解(大部分靠日剧 = = )那些以前无法理解的东西也能大概明白了 对这个国家也越来越有兴趣 社会学知识其实也和自然科学一样 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 那么也确实能抚慰我的好奇心 什么时候去日本!(很期待有类似分析中国人性格的书
评分相较而言,还是喜欢中国人解读的日本。同为美国人,这一本小册子,倒还不如《群氓之族》里的那几段话来得透彻。书过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