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1903年齣生於俄國基輔的一個烏剋蘭猶太銀行傢傢庭,“十月革命”後,她隨傢人移居巴黎,入讀索邦大學。1929年,她憑藉處女作小說《大衛·格德爾》迎來瞭文學上的成功。內米洛夫斯基活躍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壇。然而,由於她的猶太身份,盡管她於1939年皈依天主教,仍無法獲得法國國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巴黎大逃亡之後,她躲在法國東部一個小鎮裏,後遭法國憲兵逮捕,於1942年8月17日被殺害於奧維辛集中營。
2004年,內米洛夫斯基的長女德尼斯將母親遺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說《法蘭西組麯》整理齣版,獲得當年度法國雷諾多文學奬,這是該奬曆史上第一次頒給一位去世作傢。內米洛夫斯基和她的作品重新受到世界的關注。
《星期天》是內米洛夫斯基齣版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說集。這些創作於1934年至1942年間的短篇小說,像《法蘭西組麯》一樣,探究法國各階層的生活場景,母女、夫妻間的緊張關係、法國資産階級的行為習慣、宗教與個人身份的疑問;從戰前巴黎傢庭的起居室,到戰時法國男男女女的生活。在這裏,我們又看到瞭內米洛夫斯基在其短暫人生的創作巔峰期寫就的優美篇章。
《星期天》是內米洛夫斯基齣版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說集。這些創作於1934年至1942年間的短篇小說,像《法蘭西組麯》一樣,探究法國各階層的生活場景,母女、夫妻間的緊張關係、法國資産階級的行為習慣、宗教與個人身份的疑問;從戰前巴黎傢庭的起居室,到戰時法國男男女女的生活。在這裏,我們又看到瞭內米洛夫斯基在其短暫人生的創作巔峰期寫就的優美篇章。
在內米洛夫斯基的世界,籠罩著一種奇怪的氛圍:脆弱的和平、模糊的身份、正在消解的行動、瀕臨墮落邊緣的人物、緩慢的退化。內裏洛夫斯基的風格就是攫住讀者,讓他睏惑,讓他置身危境,一邊思忖自己什麼時候會被捕獲,到底哪裏纔是極限。
可能很多读者和我一样,是从《法兰西组曲》初识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这位去世多年的作家。她的光芒恰似夜空中的星星,星光在抵达视网膜之前经过了漫长的旅程,我们的此刻映照的是星星的从前。 长篇是作者功力的最佳展演场,未完成的《法兰西组曲》奇异地没有残缺感,...
評分发表时间:2012-08-24 23:19:23 内米洛夫斯基在十五个短篇里像是拿了一个摄像头般,记录下了各色人物的种种:孤独,灰暗,对世界的迷茫不安,对亲情的冷漠,自私的人性,对于金钱的执迷,我总在想这样一个人是怎样可以如此客观的看待这些人,她好像超脱于战争之外又的确...
評分她笔下的世界,骨子里是封闭的,冷峻的,克制的,在一种奢侈的氛围中却有有一种偏执与极深的悲哀,好像那些人像是玩具一样,那些美丽的男人和女人,就像一些假人,没有生命似的。按照一定的情节做事,可他们却是漠然的,漠然的生,漠然的爱,漠然的毁灭。在一个古老的世界的...
評分读内米洛夫斯基总让我想起一个人——张爱玲。内米洛夫斯基笔下女性的细腻敏感,俨俨然如张爱玲那一袭华美的袍子。只是相比张爱玲站在高楼阳台上,远观城市的喧嚣,内米洛夫斯基多了一份大时代背景下切身的惊惶与伤痛。毕竟,这个犹太女人三十九岁时就死于纳粹集中营,美丽的灵...
評分处女作《大卫•格德尔》的问世让内米洛夫斯基在初入文坛之时即获得了成功和认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终究由于战乱、种族迫害的问题被埋藏了半个世纪之久,直到本世纪初《法兰西组曲》的出版才让她重新回到读者的视野之中。如果说《法兰西组曲》代表了作家人生最后时光...
法式的精緻。幾乎每一個句子都藏有玄機,或許是短篇更需要凝練的緣故?濃鬱的時代感,那些受時代操弄的命途,和瑣碎到難以被記錄進曆史的情感、想法,以及時局中人的行為邏輯,終究是要需要有心人去緬懷和還原的。對34至42年間的法國,確有補足這方麵的空白。
评分#跳閱讀# 十分細膩,情節足夠好看。
评分隻因是你
评分短篇小說,乃是最見文字、構思功力的創作,而作者此部小說集,幾乎全可稱為精悍之作,於聲色不動之中,全力呈現人性的猥瑣與黑暗,文字與思想之間由此産生巨大的張力,使讀者近乎驚悚。其中每一篇,幾乎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美麗與殘忍。而《看客》一篇,則是全麵呈現歐洲文明衰亡、人性墮落的絕佳的挽歌!如此作者,世人卻近乎要將之忘卻瞭!
评分隻因是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