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利•菲德勒(1917—2003),美国犹太裔批评家和作家,后现代文学批评的领军人物之一。《牛津英语词典》称他是将“后现代主义者”(postmodernist)这个术语用于文学批评的第一人。他以犀利大胆的洞见、妙语连珠的文风著称,被视为美国文坛最顽皮、最率真的批评家。著有《纯真的终结》、《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怪胎》等多部著作。
简介:
本书是后现代文学思想的一部发轫之作,经典之作。作为颇具叛逆性的大众文化批评家,莱斯利·菲德勒用巧妙诙谐的笔触,探讨了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具有高下之分,为何有些作品持久流行却入不了“高品位”的大师们的“法眼”等在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在当下社会尤具借鉴意义。
导读:
莱斯利·菲德勒是自古以来美国文学出产的“最棒的”家伙。
——索尔·贝娄
莱斯利·菲德勒是美国文学和社会批评界最钟爱的“裸泳者”。
——《时代》周刊
他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具价值的文学——文化批评家。
——《村声》杂志
摘自《信息时报》 作者:云也退 知识分子之所以可贵,通常是因为他们守着少数自己珍惜的价值,去抵制位居强势的多数,因此德国学者忧虑于大众对那些价值的稀释力。在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的美国,菲德勒的立场倒是反过来的:站在多数人的一边,去体贴关照正在被边缘化的少...
评分 评分摘自《信息时报》 作者:云也退 知识分子之所以可贵,通常是因为他们守着少数自己珍惜的价值,去抵制位居强势的多数,因此德国学者忧虑于大众对那些价值的稀释力。在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的美国,菲德勒的立场倒是反过来的:站在多数人的一边,去体贴关照正在被边缘化的少...
评分当作家并不单纯是抒发心中郁结的想法,作家渴望的是发表文字,被人阅读,“名扬天下,广被人知”(语出斯蒂芬·斯彭德的诗句),作家在意的是“他们读我”。 然而被人阅读又意味着什么呢?虽然收获了很多关注、认可和赞誉,但那些陌生人是空洞和虚无缥缈的,说到底,金钱才是实...
评分摘自《学术研究》 作者:陆 扬 莱斯利•费德勒作为美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先驱,迄今在国内学界少有介绍。费德勒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学院派批评家,固然开启了从种族、性别和性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经典小说的先河,但在今天看来,更能给人启示的或许是预演了当令文化研究对文学...
菲德勒教授以类似后现代主义文学分析的思路,得出了反(欧洲学院的 )后现代主义的结果。虽然他的文章不能免俗地以学术逻辑和词汇立本,比如说个肖像学什么的,但是已经超越学院派禁锢,贴近大众太多了。前半部分为他对文学和社会的综合分析,后半部是他对美国文学中的大众神话的离经叛道的分析。
评分在这个大标题下,用三分之二的篇幅黑「汤姆叔叔的小屋真的好吗?当然书读的很舒服,反精英,戏谑式的大众立场,实际是一种更不大众的个性化与风格化批评了。
评分观点不敢苟同,但作者实在好玩
评分最近看的一些书都治疗了我的愚昧
评分文学是精英与大众话语权争夺的场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