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哈佛大学出版社专业出版人(人文学部执行主编),又是训练有素的人文学者(芝加哥大学英文系博士)。作者以其特有的犀利文笔和罕见的坦诚,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商业化改造之后人文学科所发生的一系列令人痛心的变化,首先是学术成果的量化管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荒唐现象是,在大学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不再是学者,而是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校园越来越像公司,而教师越来越像公司白领,被驱赶着生产一些莫名其妙、对他们本人来说越来越没有内在意义的产品。本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所抨击的现象不仅美国存在,中国甚至存在有过之无不及的趋势。
书很薄,但是信息量也不算小。之前直觉地感受到美国人文学界非常地“能出书”,而且大型学术出版社的出版资格总给人以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的观感。从这本书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至于微观上是否有这样的区别,不停地出书和不停地发论文对学术有何不同影响还未可知。 当然,很多书和论...
评分书很薄,但是信息量也不算小。之前直觉地感受到美国人文学界非常地“能出书”,而且大型学术出版社的出版资格总给人以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的观感。从这本书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至于微观上是否有这样的区别,不停地出书和不停地发论文对学术有何不同影响还未可知。 当然,很多书和论...
评分书很薄,但是信息量也不算小。之前直觉地感受到美国人文学界非常地“能出书”,而且大型学术出版社的出版资格总给人以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的观感。从这本书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至于微观上是否有这样的区别,不停地出书和不停地发论文对学术有何不同影响还未可知。 当然,很多书和论...
评分书很薄,但是信息量也不算小。之前直觉地感受到美国人文学界非常地“能出书”,而且大型学术出版社的出版资格总给人以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的观感。从这本书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至于微观上是否有这样的区别,不停地出书和不停地发论文对学术有何不同影响还未可知。 当然,很多书和论...
评分书很薄,但是信息量也不算小。之前直觉地感受到美国人文学界非常地“能出书”,而且大型学术出版社的出版资格总给人以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的观感。从这本书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至于微观上是否有这样的区别,不停地出书和不停地发论文对学术有何不同影响还未可知。 当然,很多书和论...
真话大全
评分【川雄赠书】1、和希望为敌的势力有三种:管理人员、出版人员和一些学者本身 2、出版书籍和阅读书籍之间应该有一个很微妙的平衡,然而现在似乎是一个出版爆炸的时代(中国不也是吗?) 3、对理论应该心存希望,不要简单地让自己的信仰被后现代思维解构,学术必须在正题反题之间不断凸显生命力,而如果大家都没有勇气成为反题,学术将止步不前 4、沉默是一种可贵的学术人品质,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年代,但我依然期待那些真正有质量的发表 5、虽然现在不在这个圈子里,但是依然希望中国的人文学术圈能避免重蹈美国的覆辙,毕竟还没有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资本,我希望它不要有那么多的黑暗面。
评分看不太懂
评分4号读完。P23,“在学术界的流行词汇里,没有一个关键词比‘优秀’更空洞无味了。”一本小册子,很意识流,似乎完全没有结构,看前言或以为是批判学术体制的小论文,但内容小部分是学者与出版社/审稿者的关系,一部分是创新以及更大部分的废话,太厚后现代了,个别翻译的有瑕疵,相当怀疑这书是译者胡乱找洋人写自己翻译以免“不发表即死亡”的。书倒是便宜,不过比起畅春园一块五的皮蛋瘦肉粥和五毛的肉包子,性价比明显不如~
评分一本情绪激昂的小册子,惜乎题目翻得不够贴切,还不如翻成——出版垃圾导致学术黯淡。另,封面上作者名字似乎弄错个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