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沃森(Peter Watson,1943— )
英国思想史学者,曾任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社会》杂志副主编,为《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等报纸撰写过专栏,以恢宏的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惊骇之美》《德国天才》等。
★一部拒绝“简化”的思想史,一己之力写尽人类智力全貌。
★上至直立行走和火的使用,下至粒子物理和精神分析。
★突破朝代更迭的撰史常规,思想才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泰晤士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Q1: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圣贤为何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
Q2:黑暗的中世纪后,欧 洲如何实现了对 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赶超?
Q3:你知道自己如何思考,但你知道人类经过了多少阶段,才能这样思考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
这是一部依思想撰写的通史,历史不再是王朝更迭和成王败寇,而是那些为了推进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而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和思潮。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书,能够激发那些勇于探索心灵的人,去寻求理解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
——《泰晤士报》
本书全面涵盖了人类智识的种种发展,这样一本卷帙浩繁的书,原本很容易让读者迷失其中,但沃森以其强大的叙述能力,将全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点亮了其中的知识信息,一本历史杰作诞生了。
——约翰•格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这是一部鸿篇巨制……思想的历史值得这样大书特书。
——费利佩•费尔南德斯-阿梅斯托,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官》主编
本书对“思想”的定义,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将直立行走、取火等思想产生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纳入其中,极大地完善了思想的谱系……书中提出了许多前人未曾设想的问题,它给出的答案也必将激发所有读者。
——诺埃尔•马尔科姆爵士,历史学家
这种摘册成史的书特别适合我等人文知识素养浅薄的人来看。 因为本质是讲历史所以故事性很强,历史故事本身就很有趣啊!结构稳重分明有起伏,语言精准朴实,每章节主线清晰并逐渐展开本书的总主题,于是伴随着作者的引导有种像是探索故事的情境,很有听说书和探险小说的乐趣。 ...
评分 评分书到了,是大16开本的;书体比较厚,属于轻型纸一类!文字大小适中,还有插图,图文并茂,适合大众。 在这部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鸿篇巨制中,彼得·沃森描述了人类思 想发展的历史,始于远古时期,直至当今时代,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人类本身,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评分作者:微博PetieYoungGal 收到了 @译林出版社《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的样书。为了检验一本书的可读性与可靠性,我通常会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挑选部分章节阅读,作为评判其好坏的基准。依据我有限的知识与阅读体会而言,《思想史》可以说是一本好书。有如下优点。 1,深度...
现在有点讨厌呕心沥血著作几个字,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血给你吐,你当你来厉害嘛
评分扉页上的半句“忍受概括归纳也许很困难”,这是事实,刚读本书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但是当读到自己较为熟悉的部分,确实觉得以前的各种知识得到了一次归纳和复习。专心致志地接纳作者的系统,是放过自己的好方法。另外,就是意识到知识累积的重要性,毕竟缺乏素材本身会非常影响对归纳思想的理解。
评分说是思想史,其实是西方思想史,虽然直至现在西方国家仍然在科技、文化、政治、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发挥巨大影响力没错,身为东亚人还是会有点小失望吧(直接讨论中国居然只有其中的一个章节,而且止于宋代,仿佛之后中国的历史就停滞了一般)。从过去复盘思想脉络,会觉得现在所有我们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其实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Oops,进化和线性历史观也是一种社会构建呢。
评分可惜到1900就结束了
评分呃,幸好没买纸质版,无感情无韵律无想象空间,我就知道这种论著不会好看。并且作为论著也无精妙结构无内在逻辑,请问这种流水账式知识点串串撸,对生活对心灵有何益处?思想武器?思想死尸!另外,副标题太具欺骗性,四元素之一的火和老弗爷都让人浮想联翩,以为会是那种犀利性感冰火两重天的酒精手术刀文风,然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