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三联 社会 新闻 纪实 法律 《三联生活周刊》 王鸿谅 媒体和媒体人
发表于2025-02-11
隐匿的现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隐匿的现场》内容简介:记得是2003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在三联书店楼下徘徊着深呼吸了很久,才鼓足勇气上了二楼,到周刊编辑部去接受面试。面试官是李鸿谷,传说中的“李大人”。虽然得到了实习机会,还是被他用那句“三联是有门槛的”打击了。
那时候SARS刚过,我离毕业还有大半年,只是个百无一用的新闻系科班学生,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一脑子的不切实际,哪里见过这般不留情面的架势。离开那个连正经窗户都看不到的格子间,在阳光下痛定思痛,悟出来的社会第一课,大概就是收起敏感易碎的玻璃心,既要低到尘埃里,又要无知者无畏。
我到三联生活周刊的时间不巧,刚好错过了在安贞大厦的时光,只能在同事们的闲谈追忆中,遥想一下顶层复式套间的奢华,然后,回到三联书店二楼的格子间里,被杂志的出版周期驱赶着,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上山下乡”。是的,这就是社会部的命运,哀怨和控诉都是没用的,不如备好一本详尽到各乡各镇的中国地图册来得实际。
在前辈们的教导下,我很早就认清了形势,安分地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信条,鼓起勇气奔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在社会部的大熔炉里锻造出了标准的模样:粗糙皮实、随遇而安,对大巴小巴上的山寨节目视若无睹,在各种交通工具上都能昏睡过去。熬夜写稿欲哭无泪的时候,就一遍遍默念社会部里的名言:“天亮了,稿子就会出来的。”
王鸿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无论从记录现实还是从新闻采写上来说,都可为范本。
评分“任何一个社会事件,远不止是非判断那样简单,越到乡土的底层,越会发现生活的鲜活,那些不可思议的枝蔓,才是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最真实的镜像。” “任何事件上升到法律层面,就进入了一种矛盾冲突的极端对峙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具张力的舞台,只要你愿意,而且足够用心,总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洞察人生。”--作者序 “‘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和白两种颜色,还有很多事灰色的。’成年人世界里的普世原则,在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却是在撕裂般的疼痛中才领悟。”--其中一篇,中国政法大学弑师案中,作者的一句话。
评分一个时代的法治样本,推荐普法阅读。
评分偶最爱的美女记者姐姐!!
评分这本书也不畅销,情节又不够精彩,故事也不浪漫,作者语气也甚为平淡,砍了幼儿园小朋友的人,穿什么衣服,砍孩子前做了什么,吃了什么,和谁说过话;被误判杀妻的人;被医院误诊为胰腺癌于是每天吃药抑郁抽烟,后来死于肺癌的人,和他的儿子。。狗血的情节,正义同情未必出席,但真实。
到三联生活周刊之后出差做的第一个稿子,是一个偏远乡村的投毒案,在湖北利川。路途真遥远,从北京先飞武汉,再到恩施,然后再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能到利川城区,想要进村,还要找摩托车。从武汉飞恩施的是只有两排座位的小飞机,有个乘客登机之后,拿着登机牌却找不到座位,...
评分把这本书买回家看,完全是因为在读何老师译出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书时的一个意外收获,这个意外得来的收获就是何老师原来已经结婚了呀,而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对这个胖纸如此拼命地出书以至于到底还能剩多少精力去相亲深表怀疑的,这样不靠谱的怀疑最后让我得出这么一个结...
评分把这本书买回家看,完全是因为在读何老师译出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书时的一个意外收获,这个意外得来的收获就是何老师原来已经结婚了呀,而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对这个胖纸如此拼命地出书以至于到底还能剩多少精力去相亲深表怀疑的,这样不靠谱的怀疑最后让我得出这么一个结...
评分记得是2003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在三联书店楼下徘徊着深呼吸了很久,才鼓足勇气上了二楼,到周刊编辑部去接受面试。面试官是李鸿谷,传说中的“李大人”。虽然得到了实习机会,还是被他用那句“三联是有门槛的”打击了。 那时候SARS刚过,我离毕业还有大半年,只是个百无一用的...
评分【波兰】 在华沙,人们有一种‘流动的大学’,是从1885到1905年俄罗斯占领波兰的时候就开始存 在的‘地下大学’。这些课开设在华沙人的家中,人们坐在一起,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历史 ,包括在当时官方课堂上学不到的卡廷故事。1980年,团结工会在波兰变得活跃,他们常 常会提...
隐匿的现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