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维•洛夫格伦(Orvar Löfgren),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欧洲民族学教授,主要关注文化分析这一新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发展。其研究课题包括中产阶级生活的兴起、文化与经济,以及当下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超负荷工作”与“劳累过度”问题等。著有On Holiday:A History of Vacationing(1999),Culture, Magic and Economy(2005),Off the Edge: Experiments in Cultural Analysis(2006)等。
乔纳森•弗雷克曼(Jonas Frykman),瑞典隆德大学欧洲民族学教授,主要研究身体、记忆和近现代欧洲的日常生活。其专题研究十分广泛,包括维多利亚时代的中产阶级生活、日常习惯、欧洲文化的地方化,以及福利国家与地方文化、日常生活的互动等。著有Force of Habit(1996), Being There. New Perspectives on Phenomen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Culture(2003)等。
本书以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为观察对象,透过丰富鲜活的民俗材料,描述了1880年至1910年间的瑞典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他们尝试摆脱“暴发户”的嘴脸,并希望与农民、没落贵族以及无产者划清界限;在努力营造自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文化形式是最文明、最先进的,并应被推广给普罗大众。正是在对“美好生活”的包装与塑造中,中产阶级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成功地渗透到现代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琐碎庸常的角落。
对于世纪之交瑞典中产阶级的这一研究发人深省,它表明对中产阶级的研究与认识应当基于理解而非抨击;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表现历史研究可以结合其他相邻学科的方法。这两个成就令人鼓舞。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作者们所体现的知识视野之广令人惊叹。他们对来自民族学档案、课本、回忆录、小说和礼仪手册中的材料巧手编织,展现了中产阶级、农民和工人阶级的丰富的日常生活画面。本书还对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冲突与抵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这些内容往往都被忽视了。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本书融合了历史学和民族学的方法所呈现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吸引斯堪底纳维亚的学者们,同样也能吸引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试图描述与解读19世纪西方文化和中产阶级的所有人。
——Ethnos
难得好序,言简意赅,直指宏旨。 整体观点虽非十分新颖,但考虑到出版于1979年,还是令人惊异西欧核心文化圈之外的遗珠的。考虑到只引用《文明化进程》第一卷,所谓“宏观”视角略有不足亦可理解。但同样写日常生活、家庭、身体,更比埃利亚斯多一些女性视角。 译笔流畅典雅,...
评分难得好序,言简意赅,直指宏旨。 整体观点虽非十分新颖,但考虑到出版于1979年,还是令人惊异西欧核心文化圈之外的遗珠的。考虑到只引用《文明化进程》第一卷,所谓“宏观”视角略有不足亦可理解。但同样写日常生活、家庭、身体,更比埃利亚斯多一些女性视角。 译笔流畅典雅,...
评分(大三时候写的,最近要写的东西有些相关就翻出来看看。总结粗暴,但希望能对看这本书的人提供一些信息。书中的很多细节是特别特别好的,连畅、真实感、不刻奇、充满启发。有空一定会再读。) 这本书是按照章节的分配和组合由两位作者合作完成的,所以章节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
评分 评分丨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喜马讲书 2018-08-17 时间观念 农民是按照“自然日历”生活的,他们对时间的概念是和自然节奏,劳动节奏相关的。但中产阶级崇尚理性,效率和自律,他们会把时间严格被分割成等份的小块。中产阶级认为,这种标准的、细化的时间安排,才会让时间...
回望埃利亚斯,回望克罗齐,展望九十年代以后史学理论对生活史的考察,这本书至今才被发掘出来就可以找到解释了。
评分我社新的增长点在此一举了!还不组织政府采购!腰封上主要矛盾语录,布面烫金精装,社长总编走哪都带着见谁送谁!看不懂不要紧,就怕你看懂,咱们卖得就是这个名字!
评分奥威尔言:“这里就遇到了西方阶级差别的真正秘密……可以用五个非常丑恶的字总结……下等人难闻。”
评分奥威尔言:“这里就遇到了西方阶级差别的真正秘密……可以用五个非常丑恶的字总结……下等人难闻。”
评分本书主要研究了奥斯卡二世时期瑞典中产阶级文化特征,这一文化史研究的视野看似较小,但却从非官方文献中重构了瑞典人(或者说奥斯卡人),并提供描述阶级差异与话语争夺过程的有力解读。在两位作者看来,新兴的中产阶级与旧贵族、工人阶级以及农民之间的文化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夺权”过程,不仅影响个人还撼动了外部世界的旧秩序,从中产者、工人和农民对时间、自然观、家庭观、身体、家畜、婚恋、仪表等不同认知和行为的对比中,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产阶级如何构建起一个更理性、自律、规整、区分、私人、崇尚精神与爱、性别差异、儿童教育的美好世界,他们通过挤压排斥他者从而创造出人类社会的新准则,并在面对持续的阶级冲突时不断修正自身,从而使得这种“夺权”行为变得更隐秘、温和与渐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