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樂黛雲
第一編 史與論
第一章 民族文學 比較文學 文學人類學
——文學三範式與批評史三階段
第一節 從民族文學到比較文學
一、國學中“比較”的由來:比較文學的學科定位
二、西學中“比較”之由來:發現“東方”與發現“原始”
第二節 人類學想象
第三節 人類學與20世紀思想史轉型
一、人類學的三大發現與思想史轉型
二、人類學自身的轉型與“後學”的興起
第四節 從比較文學到文學人類學
第五節 文學人類學研究之始
——弗雷澤的造人神話分析
第六節 總結:文學人類學的發生譜係
第二章 20世紀文學學科的“人類學轉嚮 ”
第一節 引論:“語言學轉嚮”與“人類學轉嚮”
第二節 學科本位與“知識 / 權力”的宰製
第三節 人類學的知識全球化:文學學科開放與更新的動力
第四節 人類學與比較文學的學科相關性及互動
第五節 從人類學到文學:問題群的移植與對應
第六節 什麼是文學?——朝嚮“文學人類學”新認識
第七節 從“敘事治療”看文學人類學的應用
第三章 本土文化自覺與文學、文學史觀反思
——西方知識範式對中國本土的創新與誤導
第一節 引論:本土文化自覺與知識的閤法性
第二節 反思現代性的文學學科與知識範式閤法性
第三節 西方“文學”“文學史”觀對本土知識的誤導
第四節 重建文學人類學的本土文學觀
第四章 中國文化的構成與民族文學
第一節 反思“中國”和“少數民族”
第二節 文化人類學與後現代知識重構
第三節 學科體製的散碎與僵化阻礙知識創新
第四節 整閤視野:多族群互動與中國文明發生
第五節 中國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
第六節 文化並置與反觀
第七節 總結:文學人類學的中國文學觀
第二編 文學發生
第五章 惚恍與迷狂
——靈感的民族誌關照
第一節 繆斯神話與詩人迷狂
第二節 迷狂真相:巫師蘇格拉底與憑靈薩滿
第三節 福柯的發難:誰懼怕“狂”
第四節 靈感民族誌:《格薩爾》通神藝人
第五節 互為“民族誌”:老子惚恍說與史威登堡通靈說
第六節 薩滿:迷狂敘事的多元呈現
——從民族誌到文學誌
第七節 總結:迷狂何為?
第六章 神聖言說
——漢語文學發生考
第一節 告與誥
第二節 各與格、格人與哲人
第三節 格與假、嘏:錶演之始
第四節 “格”的神話:登假與升天
第五節 隹(唯)與若(諾)
第六節 總結:漢語文學的口頭發生譜係
第三編 文學功能
第七章 文學治療
第一節 現代性的祛魅:文化失憶與集體遺忘
第二節 後現代的巫術還原與神話治療
第三節 文學治療的民族誌
第四節 神聖治療
第五節 “文學—醫學—文學”的循環迴歸及啓示
第六節 文學史中“受傷的治療者”
第七節 總結:文學何為:人類精神的自我救援
第八章 文學禳災
第一節 屠龍何為?——蘇美爾文學的啓示
第二節 屠龍禳災:赫梯文學的旁證
第三節 傈僳族的《祭龍神調》
第四節 《魯邦大旱》和《柬大王泊旱》
第五節 汙染-災禍與祓禳:端午、上巳、儺
第六節 禳災敘事與U型建構:《詠受難的正直人的詩》
第七節 希臘禳災儀式劇:《俄狄浦斯王》
第八節 中國禳災儀式戲:《竇娥冤》
第九節 不懼災禍懲罰:日本文學的亂倫主題
第十節 禳災避邪與漢藏年節習俗
第十一節 從文學救災傳統看華夏文明
第四編 研究方法
第九章 文學人類學與國學方法更新
——從一重證據法到四重證據法
第一節 賦詩為證的稽古傳統:書證的起源
第二節 書證作為一重證據:倉頡、圖提的不同待遇
第三節 書證僞證說與物證的探尋
第四節 三重證據法的理論建構及反思
第五節 四重證據法的提齣與應用
第六節 總結:從證據法學、符號學看四重證據
第十章 四重證據法的立體釋古
——黃帝有熊與大禹熊旗之謎通解
第一節 一重證據:鯀禹啓三代的化熊與熊化
第二節 二重證據:夏朝國旗:大禹中央熊旗考
第三節 三重證據:黃帝號有熊之謎
第四節 四重證據:歐亞大陸熊圖騰傳承
第五節 總結:立體釋古的整閤性認知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