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肯特(Kathleen Kent)
54岁,曾在德克萨斯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八岁时从祖母口中听说家族故事,得知自己是300年前赛伦女巫审判“女巫”之一马莎‧卡利尔的十世后代。后又研读赛伦女巫审判的相关文献,直到年过半百,与家人迁居德州乡间,才决定将故事付诸笔墨,用五年时间,写成处女作《异教徒的女儿》。
三百多年前,新英格兰的塞伦镇上有两名少女出现痉挛、抽搐的症状,医师诊断却找不出任何病因。她们指控三名邻居妇女为女巫,对自己下蛊施咒。随后镇上其它女孩也开始出现相同症状,在教堂集会时无法克制疼痛而尖叫,对着旁人看不见的东西嘶吼。
一连串的女巫审判由此展开,并且从塞伦镇延烧到波士顿周遭的小镇。审判前后长达一年余,共有一百多人被捕入狱,遭受指控但没有被官方处置的人数更多。起先被控女巫者多半是离群索居的弱势女子,她们贫困、没有家世也没有太多朋友,完全符合一般人对“女巫”的刻板印象。但随着猎巫行动越演越烈,许多地方知名人士,甚至牧师、地主和医生也沦为指控对象。为求自保,女儿出卖母亲,邻居互相指责,到了审判之火熄灭的时候,已有十九人被处以绞刑,一名拒绝忏悔的老翁遭石块活活压死,还有更多人死在狱中。塞伦女巫审判事件,从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震慑人心的悲剧事件。
这个故事用第一人称的笔法,重现塞伦女巫审判的历史现场,叙事者是年仅十一岁的女孩莎拉。她的母亲不是别人,正是拒绝逃亡、勇敢面对不实指控,最后步上绞刑台,还被审判官称作“地狱女皇”的马莎·卡利尔(Martha Carrier)。
历史上的马莎被控与魔鬼为伍,逼迫邻人在恶魔的书上签字订约,诅咒邻人导致牲口暴毙,甚至在山岗上跳舞使野火转向,避开自家田地而烧光邻人的庄稼。她的个性独立,不轻易向权贵低头,因此惹来了难以相处的恶名,与村中居民也逐渐疏远。女巫事件前两年,天花袭击安多佛小镇,夺走十三条人命,其中马莎的亲属就占了七名,但大家还是把这起浩劫归罪到她头上。
到了小说家的笔下,马莎同样是个不顾世俗眼光,家人利益至上的女子。在小女儿的眼里,母亲个性严峻,甚至有些冷酷,她不像阿姨那样温柔慈爱,反而处处严加管束。然而随着时间过去,全家共同经历一个个苦难,她逐渐了解到母亲冰冷外表下的真心。在那恶劣的虚伪的世界里,她必须武装自己,才能保护家人。然而她热爱真理,挺身揭露谎言的信念,终要让她付出性命的代价。
在这场残酷的审判中,不仅马莎被监禁、刑求而后处死,她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也接连入狱,甚至被迫“供出”母亲的巫术恶行。在马莎被捕前夕,她把莎拉带到森林深处,告诉她:“等他们来抓你的时候,他们要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如此方能保命。”
母亲为真理而死,女儿因谎言而生。
塞伦村的审巫案,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它指的是1692年2月到1693年5月期间,在北美洲英属殖民地塞伦村发生的一系列女巫审判事件,《异教徒的女儿》一书正是在此著名的事件基础上写成的。与同类作品不同的是,本书的作者凯瑟琳·肯特,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审巫案中受害者玛...
评分仰望天空的时候,时时被繁星的耀眼所捕获,慨叹宇宙的浩瀚,生命的渺小,也许不是每一颗星星都能放射出被肉眼所辨识的光芒,所以即使在众多的渺小里也有了些微的差别,可是在生命的渐变中惟有成长的痕迹和沟通的樊篱,是任何人都要经历,并努力记取和跨越的。 《异教徒...
评分说实话,这是一本让人难过的书。从一段题外话说起,想起了高三时班里突然传阅着看《活着》,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台湾同学的反应,在别人忙于用功备考之际,置身事外的他仍乐天的活在自己的那个有关棒球、淘碟、漫画、看片的另一世界,然而就是如此自我的他在看过这本小书后竟很郁...
评分林语堂先生说过:文学是个人心灵的表达,研究一个时代的文学也就是研究这一时代的精神。美国作家凯瑟琳肯特的《异教徒的女儿》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开拓时期的一段历史,这里没有英雄、没有财富、没有温暖,有的只是苦难,在开拓者们在新的土地上尚未适应,与恶劣天气、疾病、印第...
评分塞伦村的审巫案,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它指的是1692年2月到1693年5月期间,在北美洲英属殖民地塞伦村发生的一系列女巫审判事件,《异教徒的女儿》一书正是在此著名的事件基础上写成的。与同类作品不同的是,本书的作者凯瑟琳·肯特,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审巫案中受害者玛...
母女隔阂与误解,通过惨烈的宗教迫害得以化解。文字不撕心裂肺,是贫苦生活带来的接受
评分那种强烈的信仰感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惶恐,不论是礼拜堂安静时那种静谧的力量还是佛堂香火鼎盛时每个人虔诚的感染力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 我只愿远远观望,想象一下每个人在里面的幸福感。然而置身其中我总会觉得惶恐,会觉得哪怕丁点的不如意不虔诚在那种氛围中都是错的。 惶恐,或许因为我的虔诚有限,从来无法信任将自己交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无论是佛祖还是上帝。 一直对让人心生狂热的事或物心有抵触或反感,对那种莫名的丢失自我的行为理解不能。于是在看这本书时里,墙倒众人推,恶意的诽谤,愚昧的谣言,以及自以为是的站在道德制高点伪善和懦弱,让人不得不想到中国曾经的那10年。苦难逼近,庆幸的是作者没有长篇的说教,没有极度渲染煽情的苦难场面。平实自然的笔触让人读懂了那份历史的沉重与能与之直面苦难的勇敢。
评分那种强烈的信仰感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惶恐,不论是礼拜堂安静时那种静谧的力量还是佛堂香火鼎盛时每个人虔诚的感染力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 我只愿远远观望,想象一下每个人在里面的幸福感。然而置身其中我总会觉得惶恐,会觉得哪怕丁点的不如意不虔诚在那种氛围中都是错的。 惶恐,或许因为我的虔诚有限,从来无法信任将自己交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无论是佛祖还是上帝。 一直对让人心生狂热的事或物心有抵触或反感,对那种莫名的丢失自我的行为理解不能。于是在看这本书时里,墙倒众人推,恶意的诽谤,愚昧的谣言,以及自以为是的站在道德制高点伪善和懦弱,让人不得不想到中国曾经的那10年。苦难逼近,庆幸的是作者没有长篇的说教,没有极度渲染煽情的苦难场面。平实自然的笔触让人读懂了那份历史的沉重与能与之直面苦难的勇敢。
评分看得似懂非懂...
评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自己的妈妈,想起祖国曾经发生过的种种事件,想起人和人之间微妙和可贵的关系,想起爱的真切和温暖,想起对自由那不灭的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