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七十年代的清华土著
从幼儿园至研究生
足不出院接受了二十二年一站式教育服务
--
经过三年朝九晚五的消磨
本着“若为自由故,什么都可抛”的精神
决意重新找回渐行渐远的生活情趣
--
崇尚淳朴自然,爱好繁多
曾或仍从事的行当包括:
编辑、程序员、翻译、足球裁判等
--
现主要身份为自由教师
教小学奥数、中学物理
教大学生弹吉他
兼具冷静客观的求真态度,和饱含人文情趣的想象力与笔触,这本书是关于奥数的、关于培训班的、关于教育的,也是关于人生的、关于社会的、关于幸福的。
教育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话题,可是,要想说清楚教育的问题,必须从教育所承载的所有这些意义上说起。教育的不尽人意,近年来被简单的归因于“培训班”,“应试教育”,或“体制”,或“腐败”。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的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个世界会一天比一天更好,而科技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福祉。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同意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那么,为什么我们孜孜追求,却离幸福越来越远?
作者现在是一位自由教师,从清华幼儿园到清华研究生,纵线的“单调”之下是横线的充盈。奥数、物理、吉他、足球……咏鹏以旁人不具备的立体感带我们深入浅出地去看,无可逃脱的培训班上的孩子们,到底是怎样活着,他们的健康、快乐,跟奥数班、跟考试、跟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本来天真烂漫、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是怎样倒了学习的胃口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家长、学校、课本、广告、社会,是怎样成为残害孩子的共犯的?
作为这个大城市里已不多见的家乡守望者,他也带我们看到了同一个地方、二十年、两代学生的变化。所谓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商品社会的病态结构,如何让我们远离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根本。作者用文理兼修者独有的严谨与感性,为中国社会的盲目进取画下了重重的问号。
好消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该是引颈受戮的盲从者。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力图带领我们走出每天扑面而来的广告和财富故事,找到原本属于自己和孩子的轻松和幸福。希望每一个家长和有心人都会微笑着看到那缕迷瘴中的阳光。
最近看了咏鹏的《奥数是个替死鬼》,其与本人一直以来关于教育、未来的观点相似之处颇多,略谈几点。 一、应试体制下的能力 “你抄了那么多笔记——接下来你会怎样处理它们。” “哦,我要好好的读”他说:“然后考试” ——美...
评分对于《奥数是个替死鬼》,我发现,要写一篇完全客观的书评,是不可能的了。这么一想,反而轻松了,我就以作者妻子的身份,来写一篇最不客观的书评好了。 说起来很奇怪,以世俗的标准,我的这位先生,不是公认的成功人士。我们没房没车,在城乡接合部租房,搭地铁要去脏乱差的...
评分 评分作者意思,奥数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来讲,并没有坏处。学习方面,智力天生有高低,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靠运气,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越焦虑,课外班报得越多,孩子成了7*12小时的学习机器,来不及消化,只能适得其反。如果孩子运气好,遇到的不是填鸭一...
评分本书可以说是作者身、心、灵细腻谱就的一首引导我们由社会表象看向其本质的耐人寻味的人性之曲。欣赏此书时,你可以从作者淳朴但丰富多采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中聆听到一种犀利视角下的别样弦音: 那是与孩子们天生的自由性情格格不入的干扰污染了的快乐、苦恼、挣扎甚至屈服; ...
话还是很实在的,这样平民的深入思考者现在不多了。
评分两头好,中间有点“跑题”,算是一个业余辅导课老师的感言吧,对启蒙小朋友的数学思维有参考价值。
评分前半部分很好,不过我认为自己适应不了的一些东西,就对其进行全盘批判是不对的
评分最有价值的是对现象的记录 是个好老师 但还是得说分析部分是垃圾
评分本年度最深刻最具人文关怀也最冷静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