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威尔逊(Bee Wilson):英国著名食品作家和历史学家,多年来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担任思想史研究员。她曾在英国时政周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担任了五年的美食评论家,自2003年起,每周都在《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的美食专栏发表文章,其作品屡次获奖。2004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个人著作《蜂群》(The Hive)。
1820年一本名叫《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的小册子,使它的作者阿库姆成为当时伦敦最著名的化学家。书中揭露了用黑刺李的叶子冒充茶叶,用白黏土制成含片,在胡椒中掺入灰尘垃圾,泡菜用铜染绿,糖果用铅上色等等。或许食品掺假造假的历史比这更久远,然而从1820年至今,食品造假与打假一直持续到今天。作者告诉人们,奸商的伎俩,展示造假的各种手段,揭露了助长奸商涌现的风气,讲述打假英雄的故事,以及“科学”蒙骗与科学监查之间的激烈对抗,为建立值得信赖的食品标准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说实话,我看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这是不是某些反动五毛势力试图用国外的食物造假实例来告诉我们天下乌鸦一般黑,不要认为我们身在神州的人运气太差,更不要对我们亲爱的zf心怀不满。带着阴谋论的怀疑看完,我还是有点被说服了,认命吧:食物造假古已有之,而且还将继续存在,...
评分 评分《美味欺诈 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 英国 比•威尔逊 读着的多数是别国的历史,看到的却是我们的当下。 一、关于掺假食品的几个观点 (1)一点毒药可以要人命,一般食品如果摄入过多也可能致命,比如过量食用胡萝卜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 (2品加工处理不当导致人身伤害:糖果...
欧美近现代食品掺假史,“谁都有黑历史”系列之食品篇,资料丰富文笔酣畅,可读性很棒。通过此书洞悉人性本恶似无争议,一旦法治不健全,东西方的奸商都一样欠揍,后来居上的某崛起大国在这一无耻行当也不甘示弱,格外值得消费者警惕和甄别。PS:阅读之前切勿进食,以免呕吐
评分结论有点无聊。食品安全问题的确要引起重视
评分: R155.5-09/5223
评分既科普又应景,甚至还写到了阜阳毒奶粉事件。这本没被炒成畅销书,真是可惜!
评分现在看超有现实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