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哈佛岁月

我的哈佛岁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我初入哈佛就立下三大宏愿:除了多旁听课之外,就是故意少与我族类来往,甚至为自己的社交生活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泡洋妞”。因此我不久就以专走“国际路线”驰名。

考卷发回来,斯坦纳教授给了我一个“D+”——是我一生求学生涯最低的分数!在前半段的答案(即我在台大学到的论点)后面还批了一句:“sheer rubbish!”而在我自己加进去的部分旁边补了一句:“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an answer!”(这才是回答的开始!)”

费正清教授亲自打电话来安慰我,说了一番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男人考博士,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样,孩子生前有阵痛,痛完了生下来就好了!你就把它当作一时的阵痛算了,没有关系。”我一时语塞,挂了电话怔住了。

……

《我的哈佛岁月》

总序

前言

第一部 在哈佛求学的日子

序曲:申请到哈佛

芝加哥经验

初抵哈佛

费正清教授

史华慈教授

在哈佛听课之一

在哈佛听课之二

读书生活

语言和考试

论文和游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哈佛的学生生活

第二部 在哈佛教学的日子

教学的经验

在哈佛做访问教授

在哈佛教中国现代文学

“核心课程”与“文化中国”

“东亚研究”和“文化研究”

我的哈佛学生

哈佛的典礼和仪式

揭开“名牌”的面纱

申请哈佛的秘诀

退休记事

结语

附录一

普实克

韩南教授的治学和为人

附录二

人文世界的精神漫游者(刘再复)

狐狸说诗(陈建华)

欧梵在哈佛教书的日子(李玉莹)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李欧梵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197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78455
丛书系列:李欧梵作品
图书标签:
  • 李欧梵 
  • 随笔 
  • 留学 
  • 回忆录 
  • 美国 
  • 文化 
  • 传记 
  • 学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六十年代留学哈佛的中国学生是怎样修炼成精的?李欧梵教授在本书中讲述的种种古怪行径显示了一个貌似与哈佛大学格格不入、却到处占便宜的“自由灵魂(free spirit)”,教你如何在顶级学府中既离经叛道,又充分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即使在今日的大学,对今日的学子来说,四十年前老哈佛人的求学宝典依然管用,甚至可能比一些所谓的诀窍更有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李欧梵在哈佛拿的学位,又从哈佛教授的任上退休。他有感于哈佛学生的妈妈都可以写书,于是自己也写了一本。这本书,前半部写求学,后半部写教书。在后记里,李欧梵对有人说他是二流学者念念不忘,其实,二流虽然比一流差,但是比三流总更好吧。 这本书里除了一些故事外,我的...

评分

我要推荐给贤文一本书,就是这本我在飞机上两个小时可以翻100页的《我的哈佛岁月》——当然出自名家之手,李欧梵是也。 不过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也不是整本书都那么有趣,如果时间无多,干脆只看第一部分“在哈佛求学的日子”便可;当然附录之中由李欧梵现任夫人李玉莹所撰的...  

评分

与其他写哈佛的学者散文不同的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感觉作者实在并不是多么地热爱哈佛,反而对芝加哥大学更有感情。虽然也有难以忘怀的人,但在作者的笔下,哈佛更像是一个名利场,所谓大学校园,实际上也是一个交际的舞台,人生的战场,并非别人笔下那么纯粹,那么超然的所在...  

评分

在读《汪曾祺书信集》时,在汪老写给施松卿的“美国家书”部分,提到了聂华苓的女婿李欧梵,看到有人评论李欧梵的《我的哈佛岁月》,特地找来看了,也算是读书时一个小惊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欧梵,但大多数人肯定都知道《纽约客》、《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而他们在台湾大...  

评分

让我对芝大无限向往。。不学传播学,去学思想史。 也让我在埋头读书中,偶尔憧憬一下未来在大洋彼岸的校园中徜徉,怀抱心爱的书,脸上满是微笑。 虽然偶尔对自己摇摆不定或者说尚不明了的兴趣有些恼火,但这样才好。在This unknowing has its charms中,畅想未来,岂不是件很快...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书也是要找灵感的 之前怎么没听人说过

评分

至此之后,对他的《上海摩登》以外的书都表失望……

评分

无感

评分

老狐狸李欧梵的读书回忆录,从六十年代到美国芝加哥读政治,然后转学到哈佛读历史,毕业后教现代文学,中间经历过的老师朋友,历历在目。在这个过程中,老狐狸讲述了自己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的历史。因为,常年读小说、看电影,所以老狐狸的文笔,说起来比余英时要好多了。而且,对于现代理论和材料的融通问题,讲得很细致。许多问题,是在细节之中,读懂这本书是需要一定的功夫的。至少,从行文上,我认为他比余英时诚实多了。余英时表面上说要材料,自己用了很多西方的理论。老狐狸从不讳言自己从西方现代理论所获得的刺激,这些刺激让他对于中国晚清民国的文学有了很好的切入点。这么老实地说,比余英时偷偷摸摸好多了,何况那个大师还要装,要从原始资料开始,不要有先入为主的看法,骗人骗己。

评分

读书也是要找灵感的 之前怎么没听人说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