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百瑞就中国宋明理学的传统讨论中国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特质。书中论及新儒学“学以为己”的个人自发色彩,其强调自得,相互激励等价值的教育思想,以及明代知识分子自任于天下的责任感,认为黄宗羲正代表了这种自由主义特质的新综合。在最后一章中,狄百瑞并讨论这种自由思想在当代中国所遭遇的困境。
狄百瑞教授,前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是海外研究中国思想的著名学者。1971至1978年间出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推动了东亚图书馆的翻新及扩充工程,建立乐人文研究中心,以及这中心辖下的人权研究中心。1978至1986年间担任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的主席。除了他在教育行政上的贡献外,狄百瑞教授的学术成就亦广被承认。他先后在1974年和1999年获选为美国文理学院和美国哲学会院士。狄百瑞教授的研究兴趣是东亚的宗教和思想传统,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儒学。他把新儒学研究引入美国,提倡一种对亚洲在通识和核心课程中的位置的全新构想。他在近年撰写和编辑的超过二十五部著作里,主要处理中国的民间社会和人权问题。
《中国的自由传统》一书收录的是美国学者狄百瑞在香港新亚书院,以“中国的自由传统”为主题的五次演讲。 狄百瑞的基本论述是以宋代儒者为中心,通过各种史实和相关言论著述来论证中国儒家所具有的自由传统。虽然书中有些地方对于儒家自由传统的论证有些牵强附会的感觉,但却不...
评分狄培理从宽泛的自由主义概念(P.6)入手,去处理宋明理学中对自我及个人的重新定义,并不是为了论证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与西方的异同,而是把自由作为起点去看待从朱熹,程颢到黄宗羲对儒学的改革与创新。换句话讲,自由不是一个被论证及主张的价值,但是他们的改良与创新都可以...
读此书,慨叹,得承认,我的人格理想越来越远离神而趋近新儒家。其对“自我”“道”和“国家”三者的统一,真是当今知识分子应当学习的典范。其对于回归自我内心但也与人、自然、社会紧密相关联的人格的追求,可使当今所有人醍醐灌顶。只可惜除了学者鲜有人回归中国哲学去寻找人之根本。不过专制权力下的人际等级体系是不可能在现代社会持续下去的。我们这代人,哪怕近儒家,也是在HIP HOP下长大的,哪怕近中哲,也是在马克思熏陶下长大的。时代之断裂,真是令人忘了自己是谁,忘了今夕何夕。
评分犹如按摩高手,虽点到为止却很到位,讲究的是穿透力。
评分作者借用“自由主義”去剖析儒家思想的發展脈絡,其間發掘了儒家中一些個體價值與自由主義的思想,從而論述“中國傳統中自由精神”的存在。其最想說的,恐怕是那語:“自由主義不僅說一種近代的政治態度,也是一種通貫古今的人道傳統。”再結合其在篇末關於“自由主義”在中國大陸的困境的闡述,讀來確實頗有感觸。這種立論,與港台新儒家頗有相似之處,唯有不同,便是作者在用“自由主義”脈絡去分析宋儒思想時,論述實在過於單薄、無力,其對於文本的詮釋,也有過度之嫌。但一本十萬字上下的小書,能自成脈絡,且觸動人心,值得一讀。
评分@公民文化导论 从新儒学看传统中的自由:1.强调个人与圣贤互动,自任得道;2.学者为己,朱子的乡约制度与博学倡议体现出”教育制度的自发性’;3.君臣都需自任、自得,极高的道德义务约束;4.黄宗羲是自由传统之集中体现。强调回归中国历史本身找寻未来.
评分讲座稿。立论不稳的海外汉学作品,讲宋学的篇目很是空疏,似乎只有涉及明代思想及黄宗羲的部分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