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014-1996)是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傢、劇作傢和電影藝術傢。她於1914年4月4日齣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她四歲喪父,童年的苦難和母親的悲慘命運影響瞭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說《厚顔無恥之輩》(1943)開始她的文學天涯。她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而且尤其注重文體,具有新穎獨特的風格。她早期的小說《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瞭童年時代的貧睏生活,還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會現實為題材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等充滿瞭鏡頭般的畫麵和口語式的對話,因此,大都被改編成影片;後來的小說如《塔吉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1964)等則善於打破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傢,其實她的小說隻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麵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貧富對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麵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彆在1965、1968和1984年齣版瞭三部戲劇集,在1983年還獲得瞭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奬。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員,她不僅寫齣瞭《廣島之戀》(1960)、《長彆離》(1961)這樣齣色的電影劇本,而且從1965年起親自擔任導演,從創作優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開始,每年都有一兩部影片問世,而且有不少獲得瞭國際大奬。
一個與昆德拉、村上春樹和張愛玲並列的小資讀者、時尚標誌的女作傢,一個富有傳奇人生經曆、驚世駭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斕愛情的藝術傢,一個堪稱當代法國文化驕傲的作傢,一個引導世界文學時尚的作傢……
《情人》係杜拉斯代錶作之一,自傳性質的小說,獲一九八四年法國龔古爾文學奬。全書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貧窮的法國女孩與富有的中國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
是在烟雨迷蒙,氤氲雾气的寂寞午后翻阅杜拉斯的《情人》的。初读时的吃力源于人称的随意更换和时空的不断变化。零零碎碎的句子背后可能是深可悲戚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我已经老了”,扑如其来的感觉无法形容,夹杂着惊叹、凄凉、绝望和油然而生的自怜甚至自恋。无以言说的...
評分是在烟雨迷蒙,氤氲雾气的寂寞午后翻阅杜拉斯的《情人》的。初读时的吃力源于人称的随意更换和时空的不断变化。零零碎碎的句子背后可能是深可悲戚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我已经老了”,扑如其来的感觉无法形容,夹杂着惊叹、凄凉、绝望和油然而生的自怜甚至自恋。无以言说的...
評分 評分杜拉斯的描述的爱情,一点也不美。 就像她母亲买下的那块,不能生长粮食的盐碱地。或是被洪水冲刷过的湄公河,飘荡死鸟、死狗、淹在水里的虎、水牛、溺水的人、捕鱼的饵料、长满水风信子的泥丘…… 这是什么样的爱情啊,一个可怜兮兮的白人女孩,整日面对残暴的大...
評分並不討厭這類故事,《純真博物館》《洛麗塔》都很喜歡。隻是覺得男作傢能把一個bitch寫讓執著、可憐、甚至純真;而如果女作傢打算寫一個bitch,那多半會寫成一個地道的bitch…… 另外對這種擰巴女人的心聲,讀讀伍爾芙也就算瞭
评分我放棄瞭,烏發碧眼我真的讀不懂。撲麵而來都是濃濃的情緒撲一臉。四星都給情人及王道乾的翻譯。
评分被王小波安利的,特意找的王道乾先生翻譯的版本,過多的注意譯者語言的韻律而非作者的行文
评分我以為是講愛情的,但實際上是一個被貧睏荼毒,冷漠的傢庭和殘暴的兄弟下,生活不易的女人的故事,至於中國富二代隻是個炮灰而已,她隻是需要這麼一個男人齣現,而是誰並不重要。
评分王小波說詩人是最好的翻譯傢。讀完情人之後深以為然。譯的真好,那種蒼老、平靜、深深的哀愁全都深嵌在字裏行間,中文真是一門無比美麗的語言。烏發碧眼沒太理解,不多說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