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欣赏闻先生在唐诗领域的精彩创见,本次出版,增补了《陈子昂》、《唐诗要略》、《诗的唐朝》、《唐诗校读法举例》等数篇文字作为附录。其中,《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是郑临川先生根据当年在西南联大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内容丰富,精义迭出。
闻一多一百多页的《唐诗杂论》,一口气将它读完,感觉还不满足,文章中许多精辟优美的句子总有种想把它们背下来的冲动。整本书仅仅收录了九篇文章,然而在这有限的篇幅背后,不知道蕴含作者多少的艰辛,文章中所显露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功力和见...
评分总结一下书中杜甫年谱里的一些小八卦: 36岁时,皇帝突发奇想,要征召天下的人才,任才施用。李林甫是宰相,怕那些读书人选上來向皇帝透漏了自己的贪腐事情就糟了,于是建议按照常例考试选拔。考完以后,一个都不录用,然后跟皇帝说,皇上英明神武,天下人才一个都没漏,全都...
评分江湖如飘叶,多病哭诗人! 一本《唐诗杂论》,几段诗界春秋。 此一说部,讲的是乱世之中,战乱频仍,茅屋记事,纷缕诗史,从初唐四兴,之老杜凋零,通篇警句颇多,作者风采,亦历历其中。 读本书起因一,汪曾祺曾在文章中提到闻一多先生论唐诗,巨赏。因早有拜读之意。起因二,...
评分闻一多的《唐诗杂论》,对于唐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针对《唐诗杂论》中一些观点的质疑声不断,比如:将孟浩然视作“冲淡”诗风第一人;将唐太宗与隋炀帝相比,彻底否定唐太宗;将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代发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为宫体诗等。很...
评分江湖如飘叶,多病哭诗人! 一本《唐诗杂论》,几段诗界春秋。 此一说部,讲的是乱世之中,战乱频仍,茅屋记事,纷缕诗史,从初唐四兴,之老杜凋零,通篇警句颇多,作者风采,亦历历其中。 读本书起因一,汪曾祺曾在文章中提到闻一多先生论唐诗,巨赏。因早有拜读之意。起因二,...
这个版本除了《唐诗杂论》后面有两个附录。附录一都是未完残篇,其实可以去掉。附录二是《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最长最好。很多文章并不是所谓学术文章,反而更像是面向中学生写的,都发在报纸上(那时候学术文章也多发表在报纸上),而且这种诗意地写法我觉得并不好。附录二开头至陈子昂部分最好,古代文学史分期很有意思,极富启发性;将陈子昂抬得很高,与庄子、阮籍并列。可能是现实原因,有为而发,把王维、李白贬低得厉害。
评分对每一位诗人的把握都很宏观,要说炼字还是要读读苦水? 这一本大概是胜在对境界和氛围的感受,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深入?看到一个提纲(尽管已经是相当详细的提纲)变成完整的讲稿相当有意思,还可以一探思路的流转。英译李白诗说的很对,果然还是会Lost in translation啊。不过我觉得像黄本Rubaiyat的衍译就相当高明,至少不输英译。只是中国古诗入宋用典就多了起来,想要找到英文中的Counterpart相当不容易。还是少翻为妙。可惜书中几稿纵谈唐诗的往往有未尽之憾,最后一篇到了孟郊打住,我是多么想听听他讲讲长吉所谓的“太画面”和“脱节感”啊! 《宫体诗的自赎》谈到春江花月夜时总免不了提起,今次得以一窥全貌,幸而刚读完《古诗源》,可以相为印证生发。 最后那一笔留白——该死,我怎么就想到余含泪的《苏东坡突围》了?射洪嘉州长江我都不曾
评分先不论里面的观点是否都值得推广,但是书的可读性真高!一口气读下来,畅快淋漓。。。。。荐之!
评分喜欢杜甫一篇。还有宫体诗的自赎 。总觉得不对我的味道,还是喜欢迦陵先生
评分好喜欢看诗人说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