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泰,原籍山西清源,1942年底生於北京。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係。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遺産:》編輯,1988年轉到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比較關注文學史與文化史的交叉研究。2003年退休前任文學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員,後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中國飲食文化史》《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國人的幽默》等。
內容簡介
綿裏藏針,縱橫捭闔,研究中國文化,跨越文明兩界,江湖文化,遊民文化,隱士文化,見人所未見,及人所難及。
目錄
408個皇帝輪流做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皇帝的故事及解讀
底層社會的皇帝夢
說《大誥》——硃元璋的獨特的法律文件
再說“另一個中國”
遊民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從《水滸傳》看江湖文化
當前的“遊民”問題
《喪傢狗》的餘波
探源溯流說《論語》
當今的“讀經熱”與《論語》
說《論語》的注本
孔子的“稱聖”彰顯瞭教育在傳統中的地位
我們親近孔子,但不須頂禮膜拜
故紙探趣
慈禧、光緒身邊的史官惲毓鼎的日記
鼎的文化演進
先秦笑話中的地域歧視
飲食男女
中華飲食文化精神
窮人的飯
茶的風格
為什麼中國沒有茶道?
立春瑣談
端午節祭與祭祀泛濫
津津有味譚
“名”醫陳存仁
陳存仁與《津津有昧譚》
“畫人”邱秉恒
老北京鬍同的最後留影
再說“東富西貴北賤南貧”
少年舊事憶城南
世紀年代的春節
我的“北京的符號”
從寶玉、黛玉的“姑舅婚”說起
更能消幾番風雨
平反路上
說運動
更能消幾番風雨
——反右鬥爭中的群眾“參與”
病榻閑筆
讀書閱人
頗具文學性的迴憶錄
筆力韆鈞,神流方寸
——讀寜伯龍先生《垂露懸珠集》
迴首文壇往事的思考
——評《往事何堪哀》
“原生態”的思想傢
——評《李宗吾新傳》
《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後記
《水滸與江湖》後記
隐士,文人永不过时的传说 文人多有隐士梦。而且一有条件,这种渴望便会表现出来。王学泰老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正是他内心隐士梦的表露。 关于隐士,自古断语很多。以前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正论,如今有“小隐隐于MSN,大隐隐于QQ”的搞怪网络签名...
評分■清 宸 本以为王学泰老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是一本关于隐士文化的书,看了目录才知道我错了。老先生退休后依旧笔耕不辍,写了一些文笔新颖、观点独到的历史杂文,林林总总收录起来有不少篇幅,结集出版就是这本《采菊东篱下》。“敢云大隐藏人海,且耐清贫读我书”,从老...
評分■清 宸 本以为王学泰老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是一本关于隐士文化的书,看了目录才知道我错了。老先生退休后依旧笔耕不辍,写了一些文笔新颖、观点独到的历史杂文,林林总总收录起来有不少篇幅,结集出版就是这本《采菊东篱下》。“敢云大隐藏人海,且耐清贫读我书”,从老...
評分这是学者王学泰的历史随笔集,收录了他自2006年以来的各类历史随笔,尤其是很多解读皇帝各种作为,探讨古代中国的隐性社会等文字值得细细品读。以对于隐士文化的讨论和见解为序,里边主要包括对于皇权文化、游民文化、饮食文化的深刻讨论,也涵盖一些人文类的就是琐忆,还有一...
評分老百姓都爱看的史学笔记 历史是洞悉今世的镜子,帝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了解帝王的生活、探索历史的真相不只是史学家的使命,也是很多老百姓的爱好和求知的途径之一。对于历史而言,不存在大众与精英的壁垒,学术与非学术只是专业的分工。《采菊东篱下》就是这样一部由权威...
好書。
评分文集:談曆史,遊民文化,民俗;迴憶建國後諸多運動;一些書的讀後感。挺通俗、乃至略顯散漫。對遊民文化的分析果然挺好;我覺得我可以不看他的《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瞭:)
评分看得我爽
评分老先生的隨筆,隱士遊民的角度還是比較少人研究的吧
评分心靈的自由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