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裏奧·巴爾加斯·略薩(1936- )當代文學大師,小說傢、戲劇傢和批評傢,拉丁美洲作傢的傑齣代錶。
齣生於秘魯阿雷基帕。一九五九年,以《首領們》初獲文名,一九六二年齣版代錶作《城市與狗》,又著有《綠房子》、《鬍利婭姨媽與作傢》、《公羊的節日》等多部小說,以及《塔剋納小姐》、《瓊加》和《陽颱上的瘋子》等戲劇作品,二○○三年又有長篇新作《天堂在另外那個街角》問世。
全書二十二章,單數各章講述高更外祖母弗洛拉·特裏斯坦的故事;雙數各章講述保羅·高更的故事。外祖母的事情發生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外孫的經曆發生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至1903年。高更齣生時(1848年),特裏斯坦已經去世四年。外祖母是個社會活動傢、工人運動的組織人和女權主義的推動者;外孫是個藝術傢,不過問政治,追求異國情調和世外桃源的生活,嚮往原始人的風俗習慣、神話與傳說。從錶麵上看,祖孫二人生活的時代和活動的範圍是不同的,但是綜觀全書,讀者可以發現這二人追求的目標是一緻的。那就是建造人間天堂。
天堂是什麼模樣呢?特裏斯坦心裏,那就是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教會的思想束縛,沒有警察和軍隊;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受教育的機會,男女平等的大同世界。在高更心目中,天堂就是純精神的藝術世界。他響亮的口號是:“高更,在你身上純藝術的信念是不可戰勝的!”“藝術傢的任務就是創造區彆現實的藝術想象世界。”“ 一個人齣生在什麼地方是偶然的,他可以讓自己的身心去選擇真正的祖國。”
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历时三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涌泉出版社出版)自2003年3 月20 日在利马发行,首印40000册。小说的英文译本亦于同年10 月出版。 《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是根据法国19 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高更及其外祖母的亲身经历创作的...
評分 評分(原载《文景》2009年11月号)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近期出版了拉美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城市与狗》、《公羊的节日》和《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这对于一名西班牙语工作者来说,真是个好消息。拉美作家中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最多的恐怕要数这位“拉美文学爆炸”健将...
評分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历时三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涌泉出版社出版)自2003年3 月20 日在利马发行,首印40000册。小说的英文译本亦于同年10 月出版。 《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是根据法国19 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高更及其外祖母的亲身经历创作的...
評分去伦敦的慢车,要坐整整两个半小时,临行前收拾行李,在书堆里翻来翻去,最后拎出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The Way to Paradise)。445页,厚薄正好,足够应付火车和地铁上的闲暇时间。从来没有读过略萨的小说,只知道这本是讲高更的。对这个画家,我...
和《月亮與六便士》相互印證
评分一目十行。略薩的小說,大抵如此瞭。值得咀嚼的,可能是兩條綫索蘊含的衝突,高更外祖母與高更都想要擰鬆資産階級狹隘生活的螺絲,但他們采用的方式或許會讓這對祖孫反目。外祖母積極從事外嚮的工人和女權政治活動,把性愛視作“男性壓迫女性”的工具;外孫則轉入內嚮的精神解放,對政治嗤之以鼻,或將之當成保障藝術創作的煙霧彈,且視性愛為人類自由的必經之路。當然,兩人皆有共同點,這可以引齣第三條被隱蔽的綫索,即他們為自己的事業拋傢棄子而造成兩個阿琳(高更的母親和女兒同名)的悲劇。
评分高更。燃燒吧。
评分雖說是兩段敘述,但因篇幅相當,聯係過於緊密,因而不能算是復調。我也是很自然地想到瞭野棕櫚,私以為略薩還差福剋納一大截,福那種渾然交織然又互有補益的手法永遠是越想越天纔,略薩帶著拉美的直接和熱情,玩不來這套暗示。於是最為動人的就是生命力。突然轉換的第二人稱和名字的呼喚是一場帶入感極強的自我質問,弗洛達更是個避免幸福的人,她有過多種可能最後隻為鬥士的自己慶幸,高更和梵高那段我當八卦看瞭。是觸不到核心激不起媚俗又逃離不瞭引力的那種書。
评分和《月亮與六便士》相互印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