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路

长乐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Rob Schmitz,中文名史明智,美国人。1996年以和平队(The Peace Corps)志愿者身份在四川自贡做外教。2010年携家人重返中国,成为美国广播媒体Marketplace唯一的驻华记者。2016年8月辞职,在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上海站做记者。2016年5月17日于北美出版 《长乐路:一条上海马路上的大城市梦》,英文名:STREET OF ETERNAL HAPPINESS: BIG CITY DREAMS ALONG A SHANGHAI ROAD。记录了在上海长乐路生活、工作的“老百姓们”的故事。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史明智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王笑月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5613
丛书系列:译文纪实
图书标签:
  • 纪实 
  • 上海 
  • 纪实文学 
  • 译文纪实 
  • 非虚构 
  • 中国 
  • 海外中国研究 
  • 史明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家花店、一块三明治、一份投资合同,

一座城市中的梦想。

一盒信、一个户口、一封动迁通知,

一条街道里的中国。

长乐路长约3.2公里。

在地图上,长乐路是一段很短的波浪线,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标人民广场的西南方。我的家在波浪线的最西端。从窗口向下望,树叶堆成的华盖常年都在两层楼高处徘徊。

中国极少有这般绿树成荫的街道。19世纪中叶,当欧美国家瓜分这座城市、划界而治时,法国人在租界里种下了这些梧桐。将近一个世纪后,法国人走了,树留了下来。日本人曾轰炸并占领过上海一段时间,但最终他们也从这座城市撤离,梧桐完好无损。随后,共产党来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很多人英年早逝。这些树依旧傲然挺立。

如今,长乐路上的餐厅、小店琳琅满目,极具小资情调。当我漫步于人行道上,不禁想起这条路见证的那些风起云涌。此处,一个帝国崛起、衰落、又再次崛起。唯有树木恒立。

在长乐路上闲逛之所以让人如此心旷神怡,还要多亏像CK这样的人,正是他们心中怀揣的理想和情怀,支撑起这条狭窄马路两边的各色小店和咖啡馆。这些目光炯炯的外来者将各种梦想层层叠叠垒在一起,希望有机会在大城市里将它们实现。

我想到在大理遇见的那些人心中的梦想,想到亨利在街对面的高楼里分享的有关中国的梦想。我想到了现下充满意味的“中国梦”。

我想到麦琪里的老康、“陈市长”和他的妻子。他们的梦想很简单,只想在自己家里好好过平静安生的日子。

我想到50年代王明一家的通信,想到60年代冯叔和傅姨建设新疆的故事。当时谁又能想到,在5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还能肆意梦想、甚至拥有追梦的手段和自由?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美国记者、作家史明智的经历与彼得·海斯勒(何伟)、迈克尔·麦尔(梅英东)颇为相似。他跟何伟、梅英东一样,在上世纪90年代以“和平队”志愿者身份来到四川自贡做外教。2010年携家人重返中国,成为美国广播媒体Marketplace唯一的驻华记者。2016年8月辞职,在NPR(美国全国公...  

评分

长乐路,是上海中心城区一条长约3.2公里的马路。美国记者史明智在此居住了六年,融入当地的生活,见证个中命运颠沛。此前,史明智曾与美国知名广播节目叫板,盖因后者对富士康工厂的报道失实,此举为史明智赢得了“调查记者与编辑”奖。而《长乐路》一书足以被授予另一项勇气大...  

评分

评分

比起南京路、淮海路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上海著名道路以外,长乐路似乎和绝大多数的上海老街道一样逐渐被人遗忘。 在长乐路上,上世纪三十年代兴建的上海最高的地标之一的锦江饭店逐渐成为一代人的符号,慢慢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即便是新锦江饭店的出现也无法阻挡历史除了留存之外...  

评分

看完都不知道該對自己的“乏善可陳(沒故事)”感覺欣慰還是恥辱:有故事的人都很有意思,但卻不幸; 看完不禁感慨人是多麼脆弱可笑,完全就是時代操縱的木偶,比如你有個資本家的頭腦放在今天可能就是馬雲、放在50年前就是禍及九族;同時,人又是多麼的resilient,為了生存可...  

用户评价

评分

越往后面越好,有我不大喜欢的部分,但能出版非常难得。

评分

比较同意@渡边。 的看法,“和平队”的写法已甄套路。大事件的切入点(江河移民之于何伟,奥运之于梅英东,世博之于史明智),普通百姓所受的波动,这本比起《江城》《再会,老北京》,在深度和情感上都要逊色,“记者”身份和写作目的都很强。他把大多数问题都归在“体制”(这当然没错),却没有写出任何新的东西,倒是那盒信的主人的儿子对父亲问题的看法让我很惊讶。不过,最近读王笛的一些研究,如果说他的研究依然把‘街”作为整体看待其变迁,史明智的这本便确实是对个体经验的调查。不管怎样,都很羡慕这些人能够“融入”所住之处,能有办法在所到这之处结识这些人,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听起来都像上世纪的口号了。

评分

这是我今年迄今为止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从《叫魂》到《万历十五年》,再到现当代的《寻路中国》《长乐路》,一直以来似乎都是外国学者们为我们做着最好的社会纪录,当事者被困在局中,从古至今,未曾脱身,偶有个体抗争的姿态、不服的呐喊,但大多都在时间的蹉跎中消磨殆尽,要感谢这些记录者们,为我所在的国家与时代留下了最真实的注脚。

评分

周末在书店看到得知已经出了,16年刚来公司的时候还问过同事这本书的版权,译文纪实这套书做的真棒。读完后感觉作者把自己隐藏了,像是纪录片的镜头一样,这条路上的故事其实国人来讲没兴趣,但外人一讲才像看镜子一样发现一些不同的地方。责编张吉人老师说,大家都生活在体制内,在中国,谈什么体制内外呢,意思不大。

评分

这本更像是访谈录了。王明家的狱中通信,傅姨(反复被骗的经历)和冯叔的夫妻关系读来还是很动人。下次去上海想去长乐路走一圈。总之比那些当代作家写的“世情小说”有趣得多……还是要感慨一下外国人写这类作品的“便利”之处,中国人大概很难像作者那样进入一个中国家庭的内部。大概中国人对待中国人,要比对待外国人更有戒心。又或者,他认为他所经历的一切,你都知道,没必要向你敞开心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