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巫鸿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480
译者:郑岩
出版时间:2009
价格:6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81406
丛书系列:文景·巫鸿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巫鸿 
  • 建筑 
  • 艺术 
  • 美术史 
  • 历史 
  • 考古学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美术史家巫鸿最富争议的学术专著,被誉为“可以与福柯的《词与物》比肩”。

作为重构中国古代美术宏观叙述的一种尝试,本书沿循两条线索对中国古代美术传统进行界定:一是文化比较的线索,即,首先反思“纪念碑性”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普遍经验,然后通过考察重新定义的“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特殊表现,来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逻辑。另一个是历史演变的线索,即通过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艺术和建筑的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之间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书导论:九鼎传说和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以下是正文五章,分别为:一、礼制艺术的时代;二、宗庙、宫殿和墓葬;三、纪念碑式城市——长安;四、丧葬纪念碑的声音;五、透明石头:一个时代的终结。

因为这部书,美术史学界掀起了一场学术上的“科索沃战争”(李零语)。自本书问世以来,围绕本书的内容以及东西方治学理路的大讨论,波及美术史学科以外,绵延至今。今天,提起《纪念碑性》这本书,仍然是一段学术史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公案。

本书是《纪念碑性》中文版的首次出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评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评分

评分

我在十几余年前发表的《中国早期美术和建筑中的“ 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一书将由世纪出版集团翻译出版,译者嘱我写一篇序。想了一想,感到回顾一下这本书的成书背景和动因,或许有利于国内读者了解它的内容和切入点。因为大家...  

评分

贝格利:评巫鸿《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 一、 介绍一:巫鸿的“纪念性”和他的个案研究 按《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纪念物”(monument)是指“任何保留下来,用以纪念某一人物、行动、时段或事件的事物”。纪念物可以像坟墓一样实在,也可以像诗句一样虚幻,“当暴君...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读《巴黎圣母院》中的建筑时,雨果提到了“纪念碑”这个词,才想起来读巫鸿。虽然同样展现出时间尺度向空间尺度的转向,但巫鸿着眼的核心概念是“政治权力”,“纪念碑性”因而变成一个非常有包容性的词,它既包含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能指涉宗教建筑,甚至台、墓、城。这些艺术与建筑中立体的变动,都可以被理解为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运动的投射。讲宗庙向台演进的部分令人印象深刻,巫鸿解读出早期血亲氏族向君主专制(站在高台、俾睨天下)的过渡。但是,武梁祠画像部分的解读更借接近于图像志的工作,和“纪念碑性”关系不大,巫鸿的书似乎总有这个问题,夹带私货,有时难免离题,《重屏》里也有很大篇幅讨论和主题关系不多的美人图像。

评分

上班时间啃了,值得推荐

评分

推荐这个中译本,推荐第三章“纪念碑性城市长安”,如果能找到另外一篇旗鼓相当的论述长安的文章,我考虑把这篇加到明年的中建史阅读篇目中。大家有没有推荐呢?

评分

因为读《巴黎圣母院》中的建筑时,雨果提到了“纪念碑”这个词,才想起来读巫鸿。虽然同样展现出时间尺度向空间尺度的转向,但巫鸿着眼的核心概念是“政治权力”,“纪念碑性”因而变成一个非常有包容性的词,它既包含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能指涉宗教建筑,甚至台、墓、城。这些艺术与建筑中立体的变动,都可以被理解为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运动的投射。讲宗庙向台演进的部分令人印象深刻,巫鸿解读出早期血亲氏族向君主专制(站在高台、俾睨天下)的过渡。但是,武梁祠画像部分的解读更借接近于图像志的工作,和“纪念碑性”关系不大,巫鸿的书似乎总有这个问题,夹带私货,有时难免离题,《重屏》里也有很大篇幅讨论和主题关系不多的美人图像。

评分

好多字儿不认识,字典还查不到。我该买本大字典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