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武英利
1950年出生于宫崎县。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于1975年入职读卖新闻社,任社会部记者,在青森支局负责警视厅和国税厅的新闻。后陆续担任中部总社(现中部支社)社会部部长、东京总社编辑委员和运动部部长。2004年8月起任读卖巨人军球团代表兼编成本部部长。2011年6月,任专务董事球团代表兼总经理、编成本部部长、代理经营主,同年11月18日卸任。现为自由记者。
“别了,日本股份公司”
2600亿非法债务曝光
百年名企猝然倒闭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金融界乱象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1990年代的日本,随着泡沫经济破灭,利益输送、损失补偿、账目转移等违规操作盛行的金融界开始自食恶果。
1997年11月,日本四大 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突然宣布“自主废业”,近万名员工一夕失业,引起日本乃至国际金融界的轩然大波。2600亿日元的账外债务是其垮台的直接原因,百年名企的商誉毁于一旦,日本中央政府财政机关大藏省也拒绝提供援助。
如此大规模的非法债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于何时?是谁的决策? 又是怎样被隐瞒的?
山一证券人人自危、急于逃离沉船之际,有12名职员坚守到了最后,顶住各方压力,展开前所未有的公司内部调查,揭露高层长达6年的违法事实。
他们被称为山一的“殿军”。
这是我在建投书店发现的书,里面的内容真的是震惊到我了,太真实了,没读过这么真实的书,就像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起初看的时候,我也觉得莫名其妙,树倒猢狲散,公司倒了,一群人居然不跑还留下来不要工钱的调查真相,慢慢看下去,有种破案的感觉,很真实很沉重,也很绝望,...
评分殿军是在撤退时为了保护主力部队不受到追击,而安排在军团中最后的位置以阻止敌方追击的一种部署,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抱着些决然牺牲的意味。“打仗有的时候明知打不赢,也要干一场。“。 而如果你去查“断后“的词条,在许许多多的史书记载里,写的都是高祖、赵云、马超、郑伯...
评分1997年11月24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记者现场发布会座无虚席,山一证券的代表董事野泽正平迈着沉重的步伐,表情复杂的走上了主席台,宣布山一证券决定自主废业。当被问及山一证券万名员工的归宿时,野泽突然泪如泉涌:员工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拜托了!拜托大家帮他们找到新的工作”...
评分 评分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果对调查过程再多描述一点就更好了。另外就是发现日本很多地方跟我们确实挺像的。
评分小到社团组织、大到国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发生在东亚社会的故事,因传统观念上的相似性,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就在身边”的错觉。本书更多聚焦于山一证券倒台前后的时间线梳理及殿军“嘉本一族”的刻画,对案件本身的调查过程着墨不多,就好比一部电视剧渐入佳境后缺乏高潮,略不得劲。
评分3星半。虽然相近,但文化有和而不同。对于我来说,集体犯罪如何避免,如何有效监管,又在已经谢幕的公司下继续调查是多么有信念感。
评分1997年突然宣布“自主废业”的山一证券,被爆出有2600亿日元账外债务。公司上下疑虑骤增,客户控诉要求赔偿。有董事/职员不究其原因转职别家。仅剩“旮旯”里面的12人组成内部调查委员会进行公司彻查。彻查工作吃力不讨好。业管组长嘉本认定这是公司的“非正常死亡”,该专业剖析破产的主因,并对大众、公司和职员们做一个说明。在宣布自主废业到最后执行的一百余天,内部调查委员会收集多方资料发现,公司如今的惨败早在1990年三菱重工的CB事件开始沦陷。管理层纵容企业法人部门权力独大,把业务做大做强靠的是“表外化”债务(即将债务转嫁到皮包公司,账目上看不出端倪)。这种错误做法的后果一时半会并未被显现,长久下去就一发不可收拾,形成如今状况。“嘉本一族”排除万难求得真相。他们抽到的不是下下签,是历练是责任是使命。
评分1997年,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突然宣布“自主废业”,近万名员工一夕失业。背负2600亿巨额非法债务,百年名企猝然倒闭。这一切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隐瞒的?在人人自危、急于自保之际,为了给所有人一个交代,也为了自己内心的坚持,12名员工自愿集结起来,开始着手内部调查和清算业务的工作。他们被称为山一的“殿军”。“殿军”,是打败仗撤退时殿后的部队,他们是全军之盾。在这个队伍中,没有看到那些权力的追捧和精英社员的身影。加入的员工都是一直以来远离公司核心部门的人,他们是一些公司在礼堂集合开会必定被安排在后排的员工。他们当中大多是在一幢叫作“旮旯”的大楼里工作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