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红,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现任秦咸阳城考古发掘活动的领队。曾跟随“兵马俑之父”袁仲一先生参与了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三号坑的考古挖掘工作。2009年担任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科的科研领队,这是兵马俑第一次科学系统规划的考古发掘,秦俑的诸多新发现也在此次考古工作中被世人所知。
曾在《国宝档案》和《百家讲坛》“镇馆之宝”担任主讲人,个人事迹曾得到《嘉人》和《中国妇女杂志》的采访,曾在一席开展考古主题的讲座。
考古大咖写给大众的考古版寻秦记!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发掘领队许卫红根据30年来亲历的发掘现场,结合秦帝都咸阳6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从考古发现的物质凭证,讲述史书上没有记载的秦人生活场景、秦国崛起的秘密,以及秦人创造的绚烂文化。跟随考古大咖,真正看懂兵马俑,读懂秦王朝。
在博物馆柔和灯光下展出的是国宝,而不被人注意的烂土、残砖、石块同样镌刻着独有的秦国密码。
他们从空心砖残块、骨器残片拼合出史书上缺失的秦国匠人、军官、公务员、贵族的真实生活场景,从出土的秦诏版发现秦二世胡亥的另一面,从石磐残块看出秦帝国雄厚的实力和对传统礼制的继承,从出土铜剑、车迹彩绘,发现秦人的细致浪漫、超前的环保节约理念以及对外来文明的兼收并蓄。
考古从来不是为了探宝,而是透物见人,与古人对话。无论是被展出的精美文物,还是无法被移动的遗址遗迹,考古人都亲手抚摸过,研读过,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和鲜活的故事,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如同长卷画轴,慢慢铺展。
书评:深坑中见千年时光 文/葉韶歌 生日时收到《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一书,距今过去近月半的时间,除了工作便是细细阅读这本有意思的书。这本书和我的缘分有着几个未曾约定过的巧合。 巧合一,2018年尾同一个时间,恰恰我在生日,恰恰我在西安旅行,从机场步出便能在...
评分卫红女士在继《说说秦俑那些事》(三秦出版社,2015 年)之后,又有这本面向公众的新著问世,可喜可贺。她约我这个本家同行写几句话,当然恭敬不如从命啦。 其实这位曾主持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掘的考古领队、微博圈里著名的“探方里的资深美人”,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不必由我来...
评分卫红女士在继《说说秦俑那些事》(三秦出版社,2015 年)之后,又有这本面向公众的新著问世,可喜可贺。她约我这个本家同行写几句话,当然恭敬不如从命啦。 其实这位曾主持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掘的考古领队、微博圈里著名的“探方里的资深美人”,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不必由我来...
评分记得在网上看到过一条评论,大概意思是说:考古和盗墓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光明正大,后者是偷偷摸摸,且还有不少人点赞。也许这种评论带有玩笑的成分,但仔细想想,这两种行为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 考古的目的是为了发掘我国从古代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以及相关历史,于国于民...
评分书评:深坑中见千年时光 文/葉韶歌 生日时收到《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一书,距今过去近月半的时间,除了工作便是细细阅读这本有意思的书。这本书和我的缘分有着几个未曾约定过的巧合。 巧合一,2018年尾同一个时间,恰恰我在生日,恰恰我在西安旅行,从机场步出便能在...
一线考古人的现场报告,文字浅显易懂。更难得的是经常“脑洞大开”,从一件小器物即可想象出秦帝国从帝王至黔首的生活风貌。如此风格正正体现了苏秉琦先生那句“考古是你只有想到什么,才有可能挖到什么”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如果看过其他有关秦历史的书籍,会觉得更有意思,好多知识干货!
评分注水严重,闹闹叨叨拉家常,好多地方文不对题。不是朋友圈或者微博打印装订在一块就叫书。如厕或者不太用脑的时候可以拿来读。不推荐。
评分ai朗读的毫无感情,也挡不住作者描写的生动有趣。考古工作枯燥乏味,但就像读小说一样,当我们赋予它适当的想象,特别是给予它那种可能在距今xx年真实发生过的可能性之后,一切就变得妙不可言起来。这大概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吧。
评分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考古的热情,文字行间都是喜悦。但是作为行业外的人读来还是觉得有点地方比较“枯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