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傢學 隨筆 舒蕪 桐城 治學 掌故 曆史 知識分子
发表于2024-12-26
傢學雜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桐城文化大傢族的言傳身教、傢學熏陶。舒蕪摭拾於精神成長史的“朝花夕拾”
編輯推薦
舒蕪摭拾於精神成長史的“朝花夕拾”
舒蕪追憶來自桐城方傢、馬傢潤澤積纍的傢學熏陶、新派舊派的雙重涵養:桐城派殿軍馬其昶,詩人、書法傢方守敬,文史學傢方孝嶽、馬茂元,新月派詩人方令孺、方瑋德。在新文學的激越和傳統文化的熏染下,在私塾傢館和新書新刊之間,踐行融閤古今中西的文化圓融之路。時代更迭中知識分子如何抉擇自我教育的曆史記憶。
內容簡介
《傢學雜憶》是舒蕪迴憶親人、懷念傢鄉、迴顧成長與工作經曆文章的結集。書中講述瞭舒蕪來自外祖父桐城派殿軍馬其昶,祖父詩人、書法傢方守敬,姑姑新月派詩人方令孺,父親古典文學研究專傢方孝嶽,錶兄文史學傢馬茂元,大哥新月派詩人方瑋德等人的傢學熏陶、潤澤積纍。舒蕪在精神搖籃中的成長路徑,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工作於人民文學齣版社的所見所聞。傳統文化的底色和時代激變的碰撞如何組成一個人的命運。這是舒蕪摭拾於精神成長史的“朝花夕拾”。
舒蕪(1922―2009),安徽桐城人。本名方管,學名方矽德,字重禹。中國現代作傢、文學評論傢。1938年嚮《廣西日報》副刊《南方》投稿時始用“舒蕪”的筆名。1937年考入高中時適逢抗戰爆發,即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並為《桐報》主編副刊《十月》。1940年輟學,在湖北、四川等地農村任小學、中學教師。1944―1949年,曆任國立女子和師範學院、江蘇學院、南寜師範學院副教授、教授,進行文學、哲學的教學與研究。1945年初在鬍風主編的《七月》上發錶《論主觀》一文,成為一場長達5年之久的文藝論爭的主要焦點之一。這時期還創作瞭不少雜文,結為《掛劍集》。1949年後任廣西文學藝術界聯閤會研究部部長、南寜市文聯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南寜中學校長。1952年到北京,曆任人民文學齣版社編輯、編輯室副主任、編審。1979年開始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編審。
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評分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評分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評分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評分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方管先生在1938年用舒芜的笔名成就了文坛上的明珠。八十七岁仙逝的舒芜先生著作颇丰,年轻时的抗日救亡活动、教学生涯成为舒芜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因其热血沸腾,心怀家国天下,这部《家学杂忆》从另一侧面向读者展示出生命的深度——苦难面前,唯爱...
評分舒芜的新浪博客停更在2008年5月19日。 次年8月18日,他因肺部疾病逝世,终年87岁。 有理由相信舒芜本人参与维护这个博客,比如2008-05-10博客这样写道: “前天一整天,电脑语言输入出了问题,什么字也输不进去。洗脸池水管堵塞,脏水漏不下。热水器加热后降不了热,烫得洗不了...
評分述往丛书之《家学杂忆》 舒芜 著 方竹 编 北京出版社 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记忆,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门(也许是新华门)前,不知是秋还是冬,寒风萧萧,荒草离离,我只有两三岁,抱在保姆手上,跟着母亲从那里走过。忽然我哭着闹着要“何何”。那是指外祖父家的厨子...
評分刚一看到舒芜的简介,说他来自桐城方家的时候,马上想到的就是那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名噪一时的“桐城派”,还有其代表人物方苞。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而清代文学家方苞以其简严精实的文风,使得他的文章具有一种清新雅洁、自然流畅的特点—...
評分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1]。三子既通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
傢學雜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