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要通读几千年的史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风云如何变幻,地理因素的作用始终至关重要!
本书以地理单元为轴心,通过纵向讲史的方式,对各个地理单元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从而可以让读者轻松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终于有这类书了。平时看历史,特别是以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最困扰的问题就是地点和我记忆中的地图对不上,其他那些历史书的地图,仿佛都是画给专业人士看的,我不具备这样的意识形态,还是这种书,更适合普罗大众,给作者点赞!这本书太逗了,半夜不禁笑出了声。。 书中的一些...
评分我从小喜欢地理,也喜欢历史。以前看历史书,中国古代的地名很多都耳熟,但要指出地理位置,就不清楚了。这本书看一遍,使我很多之前的疑惑得到解答,我收到了很多干货知识,其中井字形地理分割,对我理解中国历史中的地理方位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可以经常拿出来翻翻,可以说是...
评分喜欢历史的大有人在,但吸引人的往往是历史故事,还有那些英雄人物。曾经有人说过,看历史,真正看进去的方法,是把你自己代入到历史人物所在的时空中,想想,如果是你,在那个时刻,那个地点,你会怎么做,你的选择会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人物,理解历史本身。 ...
评分其实我是个对历史并不太感兴趣的人,对其中的许多事件也都是朦朦胧胧,搞不清准确的背景和人物关系。就像人家跟我说“xx市的中轴线在哪里哪里”,地标我都知道,但它们没有在我脑海里形成映射。那为啥形成不了映射?因为这些地点都是零散的,我和那人的观点一致:开车跟着导航去...
评分兔速刷完。史观支离。同《神州》评价,中国历史地理不等于各个地缘板块数量上相加,比本板块属性更重要的,是各板块的互动,更更重要的,是共同体的生命体基于地缘展开。 四千年前的中原是文明的低地,创新中心在中原以北的石峁和以南的良渚,石峁有后,良渚卒。如果这一竞争的...
内容有点儿零零散散的感觉,作者对地理的解读不是特别深入,只是浅谈,对于历史的分析有一定的亮点,只是按照地理方位来写的,对于地理历史吃不透的人有点看不懂。 最出彩的部分就是彩色地形图,非常完美,有些地方标注有偏差,不过在2019年底能够出版这本书已经很不容易了,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失了青藏高原地形图,希望作者再接再厉,多出几本!!!
评分书对中国历史上大的地理单元做了一个梳理,包括:荆州、关中、江南、山西、河北、中原、北东、两淮、巴蜀、百越、云贵、河套、河西走廊、西域与塞北,图文并茂,说古道今,了解历史脱离不了地理,了解地理才能更好推演历史。有山西的多盆地才有后来的三家分晋;只有关中的易守难攻与养马陇西,才有大秦的逐鹿中原;想当年郭大侠固守襄阳大门才守住荊楚大地,蒙古大军才沒那么容易攻下南宋;汉武帝收复南匈奴,但又把他们安置在河套地区,是否又给后世带来后患?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要地;中原无险可守,是大肥肉,大国无不是边缘地方…,学地理可以获得满满的知识,乐趣无穷。
评分视角很独到也很宏大,主要还是从各个区域的纵向发展和地缘来解读历史人文事件。 看到一半感觉其实略带楚国视角,后来发现作者其实是湖北黄冈人,这就解释得通了。 不过整体上还是很客观也不失偏颇。
评分特别好的一本书。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评分2020#22nd。本书以地理单元为经、历史典故为纬,由地理这个独特的视角重新讲述了华夏历史。诚如作者所说,地缘结构正是华夏千年文明演变的框架轴心,理清了这条脉络才不会迷失了方向,从而找到正确的坐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