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平
云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一个具有人类学视点的纪录片导演、摄影师。曾获得包括法国探险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戛纳电影节提名奖,世界人类学大会优秀电影奖,德国自然电影节优秀摄影奖等国际级奖项。
曹诚博
云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项目负责人。曾成功发行宣推《中国远征军》《飞虎传奇》《我的梦》等多部片子至央视纪录频道、央视财经频道、北京卫视等平台;策划统筹开发图书《中国远征军》、《飞虎传奇》影响档案志、《美好得来不易》。
在这个人心浮躁步履匆匆的社会中,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处卑微而安分守己,他们精雕细琢又耐得住寂寞。
他们是一群匠人,终日相伴的只有泥与木,陶与火,石与铁……他们大多数习惯沉默,只用一双手与这个世界交谈。
本书作者深入中国古建和传统手作的第一线,采访了二十几位普通又不平凡的匠人。其中既有父传子承的“掌墨师”,也有学美术出身的新派泥塑师;既有坚守传统笔法的彩画师,又有人技共计的数字木雕师;既有心怀江湖梦想的打铁匠,又有为家人雕琢幸福的银匠;更有心怀大梦、专攻古建筑群落的总设计师,正是他将不同门类的手艺人凝聚在一起,在民族建筑方面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
《有温度的手艺》根据纪录片《大匠之梦》改编而成。《大匠之梦》先后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北京东奥纪实(原北京高清纪实)等各大平台热播,并荣获24届“中国十佳纪录片”殊荣。
提到工匠精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的电器、德国的汽车、瑞士的手表……他们的产品精致且高质量。因为物超所值,我们不惜花高价购买,甚至出境抢购。 但是我们在追捧这些产品的时候,也将工匠精神局限于境外,忽视了本土的文化精神。 早在春秋时期就出了一名建筑工匠大师——...
评分 评分1968年7月出生,12岁开始拜师学艺。从事民族历史建筑工作三十余年,完成了一百多项建筑作品,创造了十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人称“湘西鬼才”。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李宏进。 李宏进的传奇佳话,引起了周卫平的兴趣,更引起了他对于传统手艺的兴趣,促使他深入传统手作和古建的第一...
评分明年我家大儿子幼升小,然而至今为止幼升小的政策并不明朗,“公民同招”这4个字就像一把利剑,悬在每一个家长的头上,不知道何时才会落下。往年想拼一把民办小学的家长,今年却畏首畏尾,担心被民办小学刷下,公办学区又不保底,两头落空。 大家都翘首以盼最新的招生政策细则...
《有温度的手艺》让我了解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的手艺,匠人们传承着祖祖辈辈的手艺,他们精雕细琢又耐得住寂寞,他们普通又不平凡,他们值得我们的敬重。
评分3.5
评分《大匠之爱》纪录片的文字版记录,将这些建造贵州独山静心谷景区工人们的故事讲述给我们。对于他们的手艺,真是无比佩服,不愧“工匠精神”这四字。但背后也看到了他们的辛酸,以及“子承父业”的无奈。
评分睡前读了七分之一,目前是觉得这个行文更像是纪录片的剧本台词,以纪录片的形式看或许还可以,音乐,人物神情都能带动氛围,但是直愣愣地成了书,就差那么点意思了。其中鲁班神器一个叫样高,一个叫鲁班尺,给人感觉不是很严谨的样子。整本倒是风格很统一,情怀有点外部硬加上的感觉。有时间找这个纪录片看看,是不是好一点。
评分应该是纪录片的文案改编的书,如果是看着影视图像,听着这些介绍,效果应该会很好也很美;不过只读文字的话,会觉得有些欠缺和不足,只能领略一些印象。书的选材是有意思的,聚焦民间的手艺人,如何在当代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另外一点觉得遗憾的,是书的文字和照片都是木头的颜色(我描述不好,总之不是黑白和彩页),乍读觉得效果不错,但仔细读下去会觉得不清爽明朗,图片不清楚,做成彩图当然更好,大概是成本的考虑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