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麥克尼爾,1947年於康乃爾大學博士畢業後,即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教職生涯長達四十年。麥克尼爾的史學著作產量豐富,目前翻譯成繁體中文的作品有《世界史》、《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歐洲歷史的塑造》、與兒子勞勃・麥克尼爾(Robert McNeill)合著的作品《文明之網》,以及《瘟疫與人》。
麥克尼爾向來擅長以分析眼光,細數宏大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他的《西方的興起》曾榮獲196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瘟疫與人》是麥克尼爾融合流行病學史與人類文明史的代表作,受這種新史觀影響的著名作品,即有《槍砲、病菌與鋼鐵》。
麥克尼爾於1996年獲頒歐洲重要的獎項──伊拉斯謨獎(Erasmus Prize),以表彰他在世界史上的貢獻;2009年榮獲美國人文獎章。麥克尼爾於2016年7月8日逝世,享壽98歲。
譯者廖素珊,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雙子城校區比較文學研究所肄業。現專事翻譯。譯有人文、歷史、小說等方面書籍五十餘冊。
※威廉‧麥克尼爾《瘟疫與人》的姊妹作。
《瘟疫與人》一書在於探討人類與微寄生物的互動之主要事件,特別是對微生物而言,相對較小的環境突發變化。每當新的地理環境出現某些新的突變或突發現象時,微生物便能不時短暫突破原先的生態限制,從而發生上述變化。《富國強兵》這本書則是人類之間的巨寄生模式變化的探討。
作者寫作此書,歷經二十年,最初寫此書的動力是來自一位批評家對《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書的評論。那位批評家說強調了往昔軍事科技和政治模式之間的互動關係,但在評論現代時,卻不知為何,竟喪失這種觀點。
因此,本書可說是《西方的興起》其遲來的註腳。
这是一本梳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书,但是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政治史和文化史,作者选择将军事和武器的发展衍变作为视角,慢慢展开做了一个框架性的阐述。虽然从史学细化的角度而言,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有其历史进程,但相比军事而言,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寥寥无几,这样...
评分忽略本书编辑中产生的偏差(五六个错字至少我发现的)以及译者明显不擅长的军事常识(比如range的理解,坦克的射程不会是100公里而只能是行程)之后,你会发现一本能帮助你理解世界现今格局的书。理清历史发展规律,当然主要是关注人类社会中军事与科技在受到压力和刺激后如何...
评分补课。真是杰出而有趣的军事经济史与军事社会史!再注意到此书要在《大国的兴衰》之前六年出版,就更显非凡了。然而,这般出色论述的结果却是对“全球政府”的预期,真是令人失望。只要人之与人之间的差异还在,颇为和平美好的全球政府就绝无可能。全球政府之下,就不会有内战...
评分又过了一遍 McNeill 以战争武器技术为线索的历史,就喜欢这样又干又紧的,涉猎极广但又不会散掉。可能再过几十年几百年那个巨大的问题“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不是中国?”又可以有一个新版本“为什么是美国?为什么是中国?欧洲到底咋的了?”
评分军事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剖析了近代与现代军事如何和资本主义相促进,但是本书翻译太渣,纸张太差,可惜一本好书。
可观
评分可观
评分可观
评分可观
评分可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