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一本极具名著气质的原创小说,独特的语言质感、异国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这本超越国界的小说,充分显示“新海外汉语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 在这个层层镶套的故事盒子里,时间交错,形象重叠,情节穿插,人事物互 为镜像,为历史打开了一个个裂隙。
★ 宗教与历史、自由与权威、梦境与现实、友情与牺牲交叠出现在同一片土地上,作者用叙事的力量完美地诠释了超越时空的信念、友爱和命运的种种。
◎ 内容简介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比利时,8月31日,列日-奥斯坦德的夜车发车。在火车上,一位携带中世纪油画的乘客遇到了一位历史学家,两人的交谈逐渐脱离现实时间,打开一个个遥远的故事:远征新大陆的堂·迪亚戈,命名为“红”的修道院,一颗无处安放的心,《信经》形成时期的爱情,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佛兰德画家……
故事在对话中展开,在对话中层层镶套,犹如无穷镜像,映现历史的深渊与爱的核心。
“友谊不仅诞生在熟悉的人之间,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对遥远之人的仰慕,建立坚实的激情;不必区分友情与爱情,因为友谊是从爱这个词派生而来……”
dome,本名胡葳,1984年生于天津,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旅居巴黎,在巴黎索邦大学先后获得比较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中世纪圣徒文学与神秘主义。曾以报刊专栏与大学讲座的形式,普及中世纪手抄本的艺术。是一位低产的小说作者,代表作《世界之灰》《佛兰德镜子》。又是一位自己给自己画插画的插图作者,并试图做一名漫画作者。
三天看完了《佛兰德镜子》,喜欢里面所有关于神秘交汇发生的瞬间的描述。DOME的文字不止美,难得的是有力量。如果没有对某种理念的坚定且温情的信,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看完想起刘野那幅看画的小女孩,有着同样无限回环的结构,画外仍然是无数画框。人无法注视一而只能看...
评分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传道书》第三章第3节至第4节 《镜子》像镜子在照镜子,故事像故事在讲故事。阅读《佛兰德镜子》的人,在现实的想象中打开一层层盒子,随后一步步走进Dome想象的现实。 闭合嵌套的叙事方式...
评分包含同书名的中长篇和短篇共两部作品,主要说前者。这是我第一次读这位作者的作品,但之前有所耳闻,在豆瓣也刷到过访谈好奇点进去看过。有赖于作者的专业背景,《弗兰德镜子》中的名词和细节无疑是吻合刻画的时代的。多层的叙事对应基督教历史中的一些时刻:早期基督教的纷争...
评分自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两大高峰之后,关于叙事的艺术似乎很难再被玩出新花样。中国的小说家们本来就缺乏对于智性叙事的趣味和传统,《佛兰德镜子》的横空出世,仿佛dome赠予中文小说写作的一份礼物,让人感到讶异和喜乐。 乍看之下,这部小说无论背景、主题还是语言,都无法与中...
不知道作者是否看过《佩德罗·帕拉莫》 相比加缪《局外人》那种开头引人的写法,这种越写越好,渐入佳境,举重若轻的神志贯穿始终的作品更给人一种真实感。从“无处安放的心”这节,作品进入持续的高潮,且保持平衡,这种平衡的高潮只有对语言有极高掌控力的创造者才可以做到。“起初,人类的肉体轻盈、澄明、不朽...”,第四章一开头就让人有诵读的欲望,这时候就说明这是用诗性语言所组织的小说了。整部小说我也最喜欢这一章,特别是露特加德与雷米部分,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心痛与无力,好像有什么阻止着看见真理的人,必须对屠杀保持缄默,如果那屠杀是通往上帝的话...还有叙达修斯与爱美卢斯所象征超越对抗的君子之爱。至于雨果的不属于自己梦那里更增强了作品的魔幻色彩,灵与肉,轻与重。 “我将戴着他出海。” “上帝保佑西班牙”
评分华丽但空洞,结构上用了太多力气,但也不过就是如今已经常见的嵌套同心圆。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基本的叙事性真是硬伤, 模仿翻译腔的语言风格过于刻意,很不愉悦的阅读体验。 一种装腔作势和故作聪明的气息让我不舒服,尤其来自文中散见的(叙事之外的随性)「议论」,即作者自以为的「金句」。 我可以很勉强地认可它是文学的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营销文案里的「海外汉语写作」),但我绝对不认可这是一本好书。 作者在采访中说,它写作本书时不写不能翻译成西文的句子,是啊,有如此明确的造句「目的」而写成的东西,必定不会是文学的自然阐发。技巧先行,无异于公然背弃文学本质。 不是小众就是好的,不是另类就可以标榜先锋,不是塞满了知识点就叫做百科全书。你首先得是一本好书,再来歆享读者的赞誉和批评家的解构。 #宁可没看过的书#又添一本。
评分故事嵌套故事,讲与听,时与空,历史与言说,仿佛两面镜子相互对望……终至无穷。如此精巧的一本小书,却传达出太罕见的史诗气质。
评分故事嵌套故事,同心圆的讲述结构很有新意,但是故事本身没能撑起这样宏大的叙事,所有的神秘情节设置只有开始,可惜最后都归为了寻常,当你试图向神秘瞬间前进,同时也立刻被平庸的情节折返,对于“外文翻译式”的语言风格全程阅读不适,中文的语境丢失,只有刻意的模仿,虽然也达到工整的程度,但完全感受不到语言的精妙,那颗无处安放的心,终究是没有托付给对的人。
评分并非纯粹的耽美文学。作者用俄罗斯套娃般的叙事结构,以故事包含故事,在镜子的相互映照中打造出关于神学和欧洲历史的盗梦空间。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母语的中文写作为何会带着翻译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