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耘,1969年生,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任《思想史研究》、《思想与社会》、《开放时代》编辑委员。主要研究兴趣为中西思想史、德国哲学、古希腊哲学与中西比较哲学。已出版专著《中道之国》(2015)、《儒家与启蒙》(2011)、《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合著,2005)等。译有马丁·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2008初版、2018修订版)等。主编《思想史是什么》(2006年)、《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2009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另有译文多种。2009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道体学引论》从阐述道体学典籍(重《易》、《庸》,旁参《庄子》)的精义入手,重新梳理中国哲学的义理脉络,并转而在此立场上统摄西洋哲学的基本问题。*终我们将看到,一种告别“本体论”而走向“道体学”的哲学思考,究竟是如何可能。
(本文原刊于《读书》2020年第3期) 一 哲学体系建构的判摄路径 丁耘教授的新著《道体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是继陈来教授《仁学本体论》和杨立华教授《一本与生生》之后,哲学界又一部体系性的力作。丁耘兄出入中西哲学多年,且很早就自觉地将研究重点放在哲学思想的...
评分若为汉语学界于去年推出的力著,按分量排个座次,那么丁耘先生出版于八月份的《道体学引论》必然榜上有名,且名次想来不会太低——仅作为继陈来教授《仁学本体论》、杨立华教授《一本与生生》等著之后,当代汉语哲人取赓续宋学道统为径,而重构儒学义理的又一尝试,它便值得这...
评分杨立华 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今天下午是“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第二场活动,我们第一场活动是去年的六月份,中间隔了一段时间。“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是由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与哲学研究所、三联书店,这次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六点图书和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当代中国哲...
评分序言 在当前的学术情境和精神状况下,此间呈现的这部著作也许在好几个方面是相对奇特的。故序言围绕此书之缘起、道体学之名目及全书之内容做一说明。 一、缘起:《道体学引论》与《生生与造作》 《生生与造作》[1]发表之后,不止一位师友建议将之拓展成书。《道体学引论》即在...
评分大家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文字或排版的错误,欢迎附到此贴中。后续修订版会一一修订。 非常感谢! 大家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文字或排版的错误,欢迎附到此贴中。后续修订版会一一修订。 非常感谢! 大家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文字或排版的错误,欢迎附到此贴中。后续修订版会一一修订...
现当代以来极为深刻的论道经典,综观中西,实是难得
评分如果短评中李猛对此书的评语属实的话,那我不得不相信江绪林笔下的神殿中本就没有神明,有的只是信徒们无休止的传唱。大陆的人文社科林立着一座一座的神殿,只不过有些香火兴旺,慕名膜拜者甚多,有些则门庭冷落,连自己都骗不过罢了。哲学之生生学派、社会学之本土化学派、法理学之秋菊学派属于前者,危机学研究、反科学文化人则为后者。
评分猛大:这本书是一本具有经典品质的书,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学者到目前为止写的最重要的一本哲学书。如果做一个比较的话,基本是一个从总体上平判中西的《天下篇》,是用来建立中西哲学核心问题能否在同一个最根本的框架下加以讨论的这样一个架构。气魄非常宏大,因此是真正的致广大的书。第二点,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写给普通读者的书,它是写给哲学家的书。我们说,明道整个指点了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把一些最关键的问题提炼出来供后人思考,丁耘这本书也在整体上提点了未来可能20年我们去思考中西哲学的核心问题,所以它确实是“引论”。许多地方看不懂的原因呢,是因为需要你自己通过研究去把它的相关的环节打通,所以在这点上这本书也是足够精微的。
评分优点是确实在开创,有种近些年哲学界罕见的刚毅生猛之气,同时思维也精密深刻,值得细读。不好的是,文言水平太臭……抬眼一看全都是“也”(整本书估计能用一万个)……而他选择这一语体,好处当然是可以尽量还原、接续中哲生发的语境,如他所说“用起来顺手”,但坏处是既没发挥出文言的典雅和韵律(甚至连精炼都不能说做到了),又比较影响表达的清晰和顺畅(以劳思光先生《新编中国哲学史》为参照,其书兼论多种哲学传统,所用言词清而要)。但还是特别欣赏用文言或类文言去做哲学的努力,因其也是我想在将来做到的。
评分翻了一遍,不明觉厉,文体怪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