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岪與木心

張岪與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陳丹青簡介: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期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遊歷》等。

出版者:香港文學館
作者:陳丹青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7
價格:HK$1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8787790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木心 
  • 陳丹青 
  • 文學 
  • 2019 
  • 中國 
  • 香港文學館 
  • M木心 
  • 香港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夥不分離,隻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

《張岪與木心》——陳丹青緻木心的私房話.

相隔幾個世代的陳丹青與木心於異地相識相知,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本書是陳丹青在師尊木心身故後寫成的十萬字文稿。作者以其極盡寫實與簡約的文筆,鄭重坦率而堅拒濫情,寫下瞭對木心最後的守護與送別過程,淒楚動人。書中文字真摯的記錄瞭對木心的觀察、剖析,讀著彷彿經歷瞭木心一生的鬱鬱不得誌;與學生俏皮的對話;對書寫繪畫的執著及洞見。難能可貴的私房話,非常木心,非常陳丹青,現與讀者分享。

「我不想限製篇幅,不願遺漏種種細節。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結,給我上最後一課。」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讲述了他与木心的相遇相识、相惜。 张岪,是木心给陈丹青取的另一个名字,取自陈丹青母亲的姓。岪乃崎岖不平之意。 死亡本身不可怕,直述死亡是需要强大的内心作支撑的。一很特别的读书感受:陈丹青从开篇,平铺直叙木心临终前的种种细节,没有任何的煽情与铺垫,他的语言、文...  

評分

想像著生命的另一種溺愛:木心還活著。 閒散的繪筆回到烏鎮,木心與陳丹青接肩的青銅般光影正投落光陰的鏡頭里,寬容的水面正承受著史詩的倒影。 情感的並蒂往往就是兩派文脈的交匯,相互撞擊、各自沖蝕,最後化作地心沈澱,此彼不分,妳成了我的腰椎,我成了妳的臉門。 理想的...  

評分

評分

文|陈丹青 木心好玩。与他初识那年,他曾说:“你名字蛮好,可惜都是横竖笔画,签名不容易好看。”我一想,倒真是的。后来书信往还,他称我“丹卿”,音同,增了笔画,还送了绰号“佛耳”,有时用作信的抬头。 改名字的雅兴、学问,是否失传,我不敢说,但木心精擅此道。我亲见...  

評分

陈老师太敢剖析自己了,真实的有点不似师尊才有的谨慎,当他给木心书写挽联竟有一瞬的自得时。人应该感到羞愧吗?或许,认识清楚自己,认清死亡给我们的一课才是人的至高意识 写木心的死,写木心濒死,死亡,死后,作为一个年轻他二十几岁的人,亦徒益友,丹青写了许多文字,字...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每翻開這書,讀一兩頁,總是要落淚的。從丹青筆記識先生,又從他筆跡送先生,來來去去,斯人親如故去長輩,每聞音容,都禁不住追念。

评分

要和這難弄的傢夥不分離,隻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评分

要和這難弄的傢夥不分離,隻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评分

#用瞭3個夜讀時間,在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麯的伴奏下,讀完瞭這本書。數次濕瞭眼眶。丹青用這本書緬懷木心,他的文字就像畫作,有觸感。 木心說,我的身體裏住著一個文學傢、畫傢和音樂傢,文學傢和畫傢聯手把音樂傢殺死瞭。 我在木心美術館看到過展齣的木心的未發錶的文學手稿,自創的轉印畫作品,也許永遠不會被演奏的樂譜。所有的作品顯示瞭他的哲學觀和宇宙觀。他說,一生於冷冷清清中活的風風火火。他做到瞭,生活的艱難令人冷清,思想的迸發風風火火。而木心的一切,由丹青顯示給世人乃至後人。 丹青說,“木心的趣味,準確地說,基因,確乎是古中國世世代代浸淫於山水畫的習性,這習性,入骨地斯文。換個詞,即“中國雅,雅之極也”。” 木心難得。木心說,不要寫我,你們寫不好的。

评分

漫爵代買,很熟悉的文章們,被閤在一處。溫故知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