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章学诚 历史 文史通义 史学 国学 思想史 古籍 学术
发表于2025-02-02
文史通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史通义》主要内容: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文史通义》是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著作。章学诚(一七三八——一八零一)字实齐,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曾经为和州永清县和亳州编写县志和州志,又编写《湖北通志》,著有《章氏遗书》,从中选出精要部分为《文史通义》,后附《校雠通义》。《文史通义》是一部开新学术风气的著作,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创见颇多。
我承认我是彻底没读懂……不过我还是觉得与其说中国古代有刘知几、章学诚两个史学理论家,不如说只有刘一个,章的学问太过庞杂,将他视为一个专业的史学理论家似乎有些不合实际。
评分内篇一读。特别喜欢这个版本,每篇有吕思勉的批语。另外,每页右侧都有空白处,自己可以添加笔记。
评分用今天的话讲,章学诚的观点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为客观需要,少数精英分子(“圣人”)会对此一阶段的自然规律与生存经验(“道”)进行观察与总结,并通过制度与典籍(“六经”)的形式保存下来,以供后世进一步推阐演化。但由于传承方式(“官师合一”)的断绝,使得后人对此一情形的理解落入形式化(“宋学”)与琐碎化(“汉学”)的困境。《文史通义》,顾名思义,“文史”即论说之对象,“通”即论说之理路,“义”即论说之精粹,章氏之目的,即欲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其论说特点,在于每一事都先深究其所以然,再细论其所当然,以当时所能掌握的思想资源与概念手段而言,不可谓不超前。溯其师承,或得阳明之旧学;观其回响,则有梁胡之新说。今日看来,尤为神品。另:此本有吕思勉批注,极佳,然《外篇》不全,不如仓修良本。
评分不错。
评分春月读胡适《年谱》,遂延及之,过大半而中辍。今近岁尾,乃贾余勇而毕之。然前之笔记虽犹存页端,而睹之如出他手;前之心绪竟似花雨入海,无踪可觅矣。因志此,以惩读书之惫懒。
《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评分《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评分《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评分《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评分《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文史通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