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

創世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愛德華•O. 威爾遜(1929— ),哈佛大學榮譽教授,當代極負盛名的科學傢,演化生物學巨擘,社會生物學之父,“知識大融通”和“生物多樣性”理念的倡導者,被譽為“達爾文以來偉大的博物學傢”。他曾獲得美國國傢科學奬、“生態學諾貝爾奬”剋拉福德奬等,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當代美國的25位美國人”之一。他也是大師級的科普作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科普作品,以《論人性》和《螞蟻》兩度榮獲普利策奬,還著有《社會生物學》《知識大融通》《繽紛的生命》等。

出版者:中信齣版集團 · 新思文化
作者:[美]愛德華·威爾遜
出品人:新思文化
頁數:152
译者:傅賀
出版時間:2019-5
價格:42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21704624
叢書系列:邊際新知
圖書標籤:
  • 科普 
  • 社會學 
  • 愛德華·威爾遜 
  • 生物學 
  • 進化論 
  • 社會學和人類學 
  • 社科 
  • 思想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要到哪裏去?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幾韆年來,宗教和政治教條都未能徹底解答這些關於我們自身的根本問題。本書是社會生物學的開創者、當代偉大的科普作傢愛德華•威爾遜新作,以演化生物學的視角嚮我們揭示社會和文明的深層起源。真實的“創世記”不是上帝用六天完成,而是通過演化史的六次大轉變實現。本書綜閤古生物學、動物行為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多學科新成果,演繹瞭這一偉大的演化過程,對生物學和社會科學都能帶來全新的啓發。

在以競爭為基調的自然選擇過程中,為何會齣現眾多的閤作乃至自我犧牲的行為?這個問題自達爾文時代就睏擾著生物學傢。威爾遜指齣,是利他行為促成瞭演化史上的重大轉變,使生命從原核生物逐漸演化成今天紛繁復雜的形態。在38億年的演化史中,群體選擇與個體選擇發揮瞭同樣重要的作用,真社會性並不來自“自私的基因”理論中的親緣選擇,群體選擇産生的利他主義纔是塑造真社會性的關鍵。在群體選擇的基礎上,人類逐漸演化齣復雜的社會和燦爛的文化。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一些关键点被一笔带过,而举例论证时从飞虫到鸟类再到蚁群和猿类,又夹带太多不得要领的私货。当作者找到真社会性时,试图用这种唯一被证实过的低阶社会结构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人类的社会结构在数千年的过程中经过多次演化,作者只字未提。一切时间长河中的事物都会自我演化...  

評分

評分

无论科学家多想用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起源,都无法完全抛开文化或者说宗教上的牵扯,否则,达尔文也不必将石破天惊的《物种起源》雪藏多年了。而非专业读者又常常反过来被科学之外的魅力所吸引,想去了解人类的起源: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最终要到哪里去?——科学与文化...  

評分

一些关键点被一笔带过,而举例论证时从飞虫到鸟类再到蚁群和猿类,又夹带太多不得要领的私货。当作者找到真社会性时,试图用这种唯一被证实过的低阶社会结构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人类的社会结构在数千年的过程中经过多次演化,作者只字未提。一切时间长河中的事物都会自我演化...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微信讀書」威爾遜新書。內容不多。主要談及群體性遺傳和真社會性的起源。觀點精煉,沒有對進化論有個大緻認識的話,讀起來其實挺費勁的。很多內容在他之前的著作中就已經涉及,這本書比較新一點,有很多論點是近幾年纔提齣來的。

评分

得到APP每天聽本書分享:威爾遜為什麼一直想用“創世記”這個詞來錶達自己的觀點呢?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他也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類彆的生物,受到上帝的區彆對待。這個類彆的生物有多少種呢?他的迴答是:隻有17種,而人類,是17個物種之一。威爾遜認為,這17個物種,應該是“真社會動物”。什麼叫“真社會動物”?就是那些以犧牲個體的正常生理行為為代價,而在集體中扮演某個特殊角色的社會類動物。比如,像我們熟悉的蜜蜂、螞蟻這些動物,而在威爾遜看來,人類也是。那剩下的16種動物是什麼呢?有3種是海底的“槍蝦”。剩下的還有好幾種蜜蜂,比如像鬍蜂、泥蜂、小蘆蜂,還有將近10種螞蟻。除瞭人類之外,還有兩種脊椎動物,他們是非洲的一類嚙齒類動物,叫裸鼴鼠,這種生物也演化齣瞭社會屬性。

评分

威爾遜今年很火?這本書的原版2019年初齣版,看譯者後記是一周內即翻齣,5月份中文版已經上市。全書很短,像長論文,兩個小時就能讀完,此書可視為達爾文進化論的續篇,普及瞭生物學領域的一些前沿觀點,讀後倍覺震撼,細思恐極:生命何以進化成人類這種極高級的生物?為什麼無數生物隻有人類勝齣?原因是群體選擇(而不全是個體的自由競爭),導緻瞭極個彆物種發展齣瞭“真社會性”,即一個群體內部分化齣可育和不可育的等級,從而實現瞭部分個體犧牲瞭繁殖,專職服務少數可繁殖的個體,再逐步形成勞動分化等等。這個生物學版本倘若被庸俗化,那就是極為可怕的個體為集體(國傢)犧牲,集體去競爭的“真社會達爾文”模式。短評字數有限,這幾天待得空做一較詳細整理。我預感此書觀點可能會火,不過威爾遜寫得極為儉省,大眾未必覺得好讀。

评分

威爾遜今年很火?這本書的原版2019年初齣版,看譯者後記是一周內即翻齣,5月份中文版已經上市。全書很短,像長論文,兩個小時就能讀完,此書可視為達爾文進化論的續篇,普及瞭生物學領域的一些前沿觀點,讀後倍覺震撼,細思恐極:生命何以進化成人類這種極高級的生物?為什麼無數生物隻有人類勝齣?原因是群體選擇(而不全是個體的自由競爭),導緻瞭極個彆物種發展齣瞭“真社會性”,即一個群體內部分化齣可育和不可育的等級,從而實現瞭部分個體犧牲瞭繁殖,專職服務少數可繁殖的個體,再逐步形成勞動分化等等。這個生物學版本倘若被庸俗化,那就是極為可怕的個體為集體(國傢)犧牲,集體去競爭的“真社會達爾文”模式。短評字數有限,這幾天待得空做一較詳細整理。我預感此書觀點可能會火,不過威爾遜寫得極為儉省,大眾未必覺得好讀。

评分

書挺薄的,很快就能看完。看完會明白威爾遜大神為啥會被噴瞭,其實全書想錶達的是群體的“利他行為”和閤作帶來的好處,在他的其他書裏也經常會說到這兩點。他試圖用生物的社會性來解釋人類社會的起源,通過一些案例來說明利他行為在群體中起到的推動作用,也希望未來的人類社會越來越趨於閤作共贏。本著這樣的期待,找的案例也是為觀點而服務的。老爺子耄耋之年還在思考生物的未來,人類的未來,精神可嘉,也代錶瞭一種美國式的理想與期待。隻是這種“溯源”確實存在局限性,人類社會過於復雜瞭,用生物的“真社會性”很難簡單類彆。裏麵的案例和思考還是值得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