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传记 李鸿章 历史 梁启超 人物传记 晚清 近代史 中国
发表于2024-11-05
李鸿章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 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想到中国未来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最终是什么局面。
今天的中国,再次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重读晚清变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梁启超的文言文汪洋恣肆,雾满拦江的白话文翻译通达流畅,堪称合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已有长足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且不得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局。在新一轮的历史大螺旋中。没有了亡国灭种的紧迫感,也仍未建成一个理想完善的公民社会,一百多年前梁启超“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现之前,永远不会过时。
——章立凡
李鸿章其实不知道国家事务,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不知道国家与政府是怎样的关系,不知道政府与人民的权限,不知道当大臣应尽的职责。他对西方富强的原因其实是不知道的,以为我国的政治、教化、文明、物产、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赶不上的不过是枪炮、轮船、铁路、机器罢了。我们就学这些,洋务运动就完成了。这就是现在举国异口同声的论调,而李鸿章实际上是他们三十年前的前辈他们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只不过让他们的丑陋更加暴露出来,终究不会成功是必然的。
李鸿章这么忠诚,有这么敏锐的洞察力,他又长时间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大权,但成就却仅仅到了今天这个水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只知道有军事,却不知道还有民政;知道有外交。却不知道还有内政;知道有朝廷,却不知道还有国民。每天责备他人看不清时局,而他自己对时局就没有弄明白;每天责备他人搞派系,旧习气难以消除,而他自己的派系、旧习气跟那些人比起来,也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他不知道今天的国际竞争,不靠国家而靠国民;他不知道西方各国能够消除派系、消除旧习气,通过新政而富强的,那种改革的动力都是来自下面而不是上面。
——梁启超
鞭辟入里,句句精辟,客观中允,翻译妥帖
评分梁先生高瞻远瞩!
评分梁启超评李鸿章,本是书生论剑,但却针针见血。反而是梁启超看起来侠骨刚风,李鸿章老气横秋。梁启超学贯东西聪颖机敏,确非常人所有。《走向共和》于大于小处都借了这本书不少东西,也不枉用心良苦了。
评分鞭辟入里,句句精辟,客观中允,翻译妥帖
评分五星给内容,而不是版本。前面的白话文挺二的~
摘抄+内心小感 1.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2.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虽然是梁老引用了少陵的文,但是放在书中那个氛围中,让我想到自己:遇到过的种种失败,又何尝不是主...
评分有人说: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从这个角度回首过去,使人打了一个寒颤。纵有光辉的人性与温暖的正义,更多的却满目萧然。活在世上之士,有远大的志向与臻于完美的节操,却无奈地被时代带来的一切束缚,有无上的荣耀,更有言不尽的苦楚、血泪,都笼罩着悲壮的色彩。...
评分 评分过了好多年,还记得书中的这句话: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看了《走向共和》之后,很强烈的愿望要去看看《李鸿章传》,当然是梁启超版的。 一直以来教科书上总是康梁并列,也因为这个原因,一直对梁启超并无太多好感——因为实在不DJ康有为。 ...
评分记得大二那会子,黄天骥老师给我们开讲座,讲对联的写作,在举例中提到了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稍有对联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对得极好的联句,特别是“已死”对“先生”真可谓神来之笔。于是我过眼就记住了这个好对子,虽然知道杨三是苏州名丑角,...
李鸿章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