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何以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最早的中國》等。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许宏
出品人:
页数:15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3-1
价格:CNY 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615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考古 
  • 许宏 
  • 考古学 
  • 中国 
  • 中国古代史 
  • 先秦 
  • 先秦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然而这已经是西周的事情了,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最早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最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最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诞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花了半天的时间,简单粗略地看完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慨就是“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一个国家,更是上下五千年时间的见证者!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  

评分

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历史学家所研究的过去,不是一个死的过去,而是在某种意义下仍然活在现在之中的过去。”社会对历史、考古等学科的关注对于学科发展会有深远的促进,但同时高深的学科面对大众之时,如果没有得到专业合理的解读,也容易给大众带来误解,比如长期以...  

评分

这本书是从考古学的角度展示BC2000左右中原地区的历史图景。虽然文多商榷,但是对于商榷的部分多是文化遗存的归属问题,故而对于“何以中国”这个历史发展过程是可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的。 1、文中所说龙山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大概是说在龙山时代,各区域的文明都出现了...  

评分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没有看过这本书,不知道“何以中国”是不是古人有这样的原话,有人说,中国是名词动用,但我觉得取作书名,总是欠妥。 《汉语大词典》【何以】1.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後主纪》:...

评分

不错呀,对有文献记载的文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是对早期中国研究的一本普及类的书籍,当然还是需要一定的考古学知识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值得称道的有两点:始终坚持没有出土文献证据不轻言“夏朝”的严谨态度,以考古材料自己说话而不跟着“夏商周”的定势思维走的观念

评分

相对于孔飞力那部名不副实的专著,这本应该叫《中国国家的起源》。作者貌似主张文明自源说,所以强调东部沿海的玉璋在中原文化中普遍出现。但从青铜器来说,最早的是公元前3000年的马家窑,到底中国的青铜器与中亚西亚有没有关系也很难说了。

评分

回避基于文献学的王朝断代争论,让考古学所呈现出的公元前2000年中原图景自己说话。晋南陶寺文化高度发达但缺乏向外的辐射影响,在一次动乱之后还持续了约一个世纪而终究衰落;嵩山周边密集的中小城址间的你争我夺,在新砦时代开始整合,最终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呈现出对外的强烈辐射性,出于伴随发达青铜文化而出现的资源需求的国家扩张,“中国”气象初具规模。虽然没有回答最常争论的断代问题,但展现出的中国逐步形成过程比王朝更替问题更有意义。

评分

在上海书城坐地上看完了。作者是想在畅销书的标题里塞进些考古学的零碎,到图书市场上骗一笔吧。

评分

140814 亚马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