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地方官吏、广东士绅、民间结社、当地农民、行商、英国人,各方诉求交织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广州城。朝廷试图维稳,因此出发点就是剿抚并用,因其他势力、声音的消长而摇摆不定。所以困顿于剿夷-抚夷的政策张力,缺乏路线贯彻的恒心;地方官吏作为朝廷的派驻流官,本身就是...
评分《大门口的陌上人》 作者魏斐德是一个汉学家。 作者主要讲述的是1840年到1861年的广东历史,主要提及的城市有广州、佛山、顺德、惠东莞、新安,所以有地区认同感的同学推荐可以看看 人物包括琦善、叶名琛、耆英、徐广缙和广州知府余保纯 三元里事件爆发时间1841.5 看这一个...
评分显而易见的是,这只是一篇毫无创见,只是为了方便理解的概述而已。 如果我们仔细思量的话,我们能够在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历史中找到问题,而从这些问题中找到有趣的线索。魏斐德先生的《大门口的陌生人》便很好地完成了这样一个求索的过程。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抵制入城...
评分当年魏教授的荣休庆祝会上,有人曾经开玩笑地提出,我们要继承“伯克利学派(Berkeley School)”,做“魏氏传人(Wakemanian)”。后来魏教授当年最早的一批学生之一,周锡瑞补充道:“如果有什么可以被称作伯克利学派的话,那就是一种国际视野(global perspective)。” 我还想...
评分如果把整个华南地区的地方冲突置于更为宽广的集权体制中去理解,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历史叙事,地方政府与当地菁英、社学、宗教、宗族团体、秘密结社等民间组织的矛盾是延续的、未曾断裂的。用杜赞奇的话来叙述,就是经纪模型的非对称性形塑了地方社会的周期性冲突,而英国...
主要从团练基层民勇组织和广州士绅、中央政府、地方官员、地方民众20年的关系变迁来探索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问题。有些叙述材料很奇怪。
评分还行吧
评分儒家士绅基层,团练组织,排外情绪,讨论1839-1861,太平叛乱,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其实可以写成柯文那种历史三调的形式。
评分儒家士绅基层,团练组织,排外情绪,讨论1839-1861,太平叛乱,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其实可以写成柯文那种历史三调的形式。
评分主要从团练基层民勇组织和广州士绅、中央政府、地方官员、地方民众20年的关系变迁来探索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问题。有些叙述材料很奇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